盛隆電氣集團創業十四公司總裁何彥
——楚楚不凡之才 成就船驥之托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24歲主管集團財務,26歲成為采購中心總監,至今掌管著集團每年數十億元的采購資金;開拓市場也有不俗表現,每年超過1億元的項目,執行得穩穩當當。何彥自22歲加入盛隆以來,一直沒讓人失望,一直被委以重任。
“云厚者雨必猛;弓勁者箭必遠。”何彥雅致的辦公室里,這幅字格外醒目。現在,成立了創業十四公司的何彥,有更大志向:希望團隊的同事們都能成長為群體老板,都能成立創業公司。
敏而好學
最枯燥的工作里快速成長
2004年,何彥從華中科技大學財會專業畢業。盛隆是她應聘的第一家企業,通過筆試、面試等環節,何彥順利入職財務部門。
“當時,有些同學去別的民企應聘,還要有武漢市內的家人或親朋做擔保,或個人提供資金擔保,才能做財務工作,但盛隆什么都沒讓我擔保。”何彥說,她是江西人,在武漢沒有家人、朋友,盛隆的做法讓她感到被信任的力量,也讓她相信這是一家向善的企業。
剛開始,部門主管安排何彥復印財務憑證,她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。沒想到,一個星期過去了,每天就只是復印憑證,一個月過去了,還是每天復印憑證。她心里有些不耐煩了:“我一個大學畢業生,每天只能復印?”
但她轉念一想,主管安排她復印,不代表她只能復印,憑證上面,學問可大得很。于是,接下來三個月,她每次復印,都會仔細看看,現金憑證、固定資產憑證、應收賬款憑證、應付賬款憑證……她都琢磨個透,憑證是怎么生成的,怎么記賬,怎么做報表,怎么做平衡,怎么出月報、年報等等。利用這幾個月時間,她把所有會計科目的憑證都看到了、學到了。她第一次感到書本上學的東西都落到了實處,也為她此后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同時,她的性格也磨練得更加沉穩。
做財務工作,錯一個小數點都會產生巨大的損失,但新手上路,完全不犯錯是不可能的。何彥起初也遇到過問題,有一次,因為寫錯一個數字,賬款怎么都對不上。下班了,她留在辦公室繼續算,終于找出了問題。并且,她還總結出了出錯的原因,以及發現錯誤后快速倒推找出差錯點的方法。
年輕有為
花信年華掌管集團數十億資產
腳踏實地、勤奮好學,展現出專業才干的何彥,24歲便升任財務主管,資金規模數以億計的盛隆電氣集團,收支都要經她的手。
26歲那年,何彥又調任采購中心總監,每年十多億元的采購資金,都通過何彥一支筆簽發。
如此年輕的財務主管與采購總監,引人矚目。業內有些人不敢相信:“這么年輕一個姑娘,又是外地人,跟集團董事們非親非故的,怎會擔此大任?”
何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。
來到采購中心,何彥把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且成績卓著,讓人心服口服。
對內,她發現采購部門存在老同事和新同事業績差距過大的現象。為了幫助更多新同事成長,何彥廣泛找同事們做思想工作,并果斷調整獎金分配比例,很快扭轉了形勢,一批又一批新同事快速成長了起來,工作氛圍也更加融洽。對外,何彥創新工作思路,逐步打通某些品牌元器件的直供渠道,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。
采購人員在人們心目中是“甲方”,是供應商們要取悅的對象。但何彥不這樣認為。她去考察供應商,不吃別人一餐飯,不拿一份禮品,如果雙方達成合作,她就會把對方視為合伙人,有問題共同面對,保證最后產品按質按量按時到位,同時使雙方都獲取應有的利潤和價值。有時,供應商到盛隆來談事情,她還作為東道主熱情接待,跟對方交朋友,常被調侃“甲方也做成了乙方”。
就這樣,何彥已經擔任集團采購總監十年了,當年那些對她太過年輕的質疑,早已不攻自破。
“公司對年輕人的信任和關愛,讓我備受感動和鼓舞”,何彥說,在盛隆這個平臺上,一直是不問年齡、不問出處、不問性別的。只要品德好、有才干的人,都可以被重用,都能在這里實現夢想,創造價值。
恪盡職守
更漏聲中制作標書忙
2014年起,主管采購中心的何彥,也開始帶領團隊開拓市場。借助公司資源,他們想拿下的第一個項目,就是武漢市地鐵項目。
投標是個重要的工作,投標價不能太高,也不能太低,技術方案要達到要求,方方面面都要統籌好。
為了制作好標書,何彥和團隊不斷修改標書,進行成本控制和分析,還提前進行投標模擬。
那時,何彥的小孩才一歲多,她白天在辦公室忙一天,晚上回家把孩子哄睡了,還要再回到辦公室來,跟同事們一起鏖戰到天亮。每次投標前夜,何彥必定會跟同事們熬一個通宵,可能在投標前5個小時還在修改標書,力求盡善盡美,在最后一刻定好,再打印裝幀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最終,從2015年到2017年,何彥團隊拿下了武漢市地鐵6號線、7號線、8號線、機場線的訂單,還有天河機場T3航站樓的訂單等,順利中標,完美執行,充分展現了我省本土民族企業的實力和風采。
近幾年來,何彥團隊每年的訂單額都超過億元,今年正式組建了創業十四公司。目前,公司有近70人,十個創業部。
何彥的理想是,傳承盛隆的企業文化,像當年公司信任、關愛自己一樣,幫助身邊的年輕人。她希望十四公司的每位同事都能成為盛隆的“群體老板”。首先,要讓這十名創業部負責人成長起來,“培養大家的老板思維,帶領大家開拓市場,幫大家賺足第一桶金,然后教大家帶團隊,順利走上‘群體老板’的正軌,最終都能成立創業公司”。
何彥的辦公桌上有個時鐘,她經常要瞄上一眼。除了因為身兼數職,她要提醒自己注意工作效率,更是給自己一個暗示:時不我待。碰上了好時代,身在好企業,一定要干一番大事業,方不負韶華。何彥說,為此,她一直在努力,不敢稍有懈怠。
盛隆電氣集團創業十四公司總裁何彥
——楚楚不凡之才 成就船驥之托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24歲主管集團財務,26歲成為采購中心總監,至今掌管著集團每年數十億元的采購資金;開拓市場也有不俗表現,每年超過1億元的項目,執行得穩穩當當。何彥自22歲加入盛隆以來,一直沒讓人失望,一直被委以重任。
“云厚者雨必猛;弓勁者箭必遠。”何彥雅致的辦公室里,這幅字格外醒目。現在,成立了創業十四公司的何彥,有更大志向:希望團隊的同事們都能成長為群體老板,都能成立創業公司。
敏而好學
最枯燥的工作里快速成長
2004年,何彥從華中科技大學財會專業畢業。盛隆是她應聘的第一家企業,通過筆試、面試等環節,何彥順利入職財務部門。
“當時,有些同學去別的民企應聘,還要有武漢市內的家人或親朋做擔保,或個人提供資金擔保,才能做財務工作,但盛隆什么都沒讓我擔保。”何彥說,她是江西人,在武漢沒有家人、朋友,盛隆的做法讓她感到被信任的力量,也讓她相信這是一家向善的企業。
剛開始,部門主管安排何彥復印財務憑證,她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。沒想到,一個星期過去了,每天就只是復印憑證,一個月過去了,還是每天復印憑證。她心里有些不耐煩了:“我一個大學畢業生,每天只能復印?”
但她轉念一想,主管安排她復印,不代表她只能復印,憑證上面,學問可大得很。于是,接下來三個月,她每次復印,都會仔細看看,現金憑證、固定資產憑證、應收賬款憑證、應付賬款憑證……她都琢磨個透,憑證是怎么生成的,怎么記賬,怎么做報表,怎么做平衡,怎么出月報、年報等等。利用這幾個月時間,她把所有會計科目的憑證都看到了、學到了。她第一次感到書本上學的東西都落到了實處,也為她此后的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同時,她的性格也磨練得更加沉穩。
做財務工作,錯一個小數點都會產生巨大的損失,但新手上路,完全不犯錯是不可能的。何彥起初也遇到過問題,有一次,因為寫錯一個數字,賬款怎么都對不上。下班了,她留在辦公室繼續算,終于找出了問題。并且,她還總結出了出錯的原因,以及發現錯誤后快速倒推找出差錯點的方法。
年輕有為
花信年華掌管集團數十億資產
腳踏實地、勤奮好學,展現出專業才干的何彥,24歲便升任財務主管,資金規模數以億計的盛隆電氣集團,收支都要經她的手。
26歲那年,何彥又調任采購中心總監,每年十多億元的采購資金,都通過何彥一支筆簽發。
如此年輕的財務主管與采購總監,引人矚目。業內有些人不敢相信:“這么年輕一個姑娘,又是外地人,跟集團董事們非親非故的,怎會擔此大任?”
何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。
來到采購中心,何彥把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且成績卓著,讓人心服口服。
對內,她發現采購部門存在老同事和新同事業績差距過大的現象。為了幫助更多新同事成長,何彥廣泛找同事們做思想工作,并果斷調整獎金分配比例,很快扭轉了形勢,一批又一批新同事快速成長了起來,工作氛圍也更加融洽。對外,何彥創新工作思路,逐步打通某些品牌元器件的直供渠道,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。
采購人員在人們心目中是“甲方”,是供應商們要取悅的對象。但何彥不這樣認為。她去考察供應商,不吃別人一餐飯,不拿一份禮品,如果雙方達成合作,她就會把對方視為合伙人,有問題共同面對,保證最后產品按質按量按時到位,同時使雙方都獲取應有的利潤和價值。有時,供應商到盛隆來談事情,她還作為東道主熱情接待,跟對方交朋友,常被調侃“甲方也做成了乙方”。
就這樣,何彥已經擔任集團采購總監十年了,當年那些對她太過年輕的質疑,早已不攻自破。
“公司對年輕人的信任和關愛,讓我備受感動和鼓舞”,何彥說,在盛隆這個平臺上,一直是不問年齡、不問出處、不問性別的。只要品德好、有才干的人,都可以被重用,都能在這里實現夢想,創造價值。
恪盡職守
更漏聲中制作標書忙
2014年起,主管采購中心的何彥,也開始帶領團隊開拓市場。借助公司資源,他們想拿下的第一個項目,就是武漢市地鐵項目。
投標是個重要的工作,投標價不能太高,也不能太低,技術方案要達到要求,方方面面都要統籌好。
為了制作好標書,何彥和團隊不斷修改標書,進行成本控制和分析,還提前進行投標模擬。
那時,何彥的小孩才一歲多,她白天在辦公室忙一天,晚上回家把孩子哄睡了,還要再回到辦公室來,跟同事們一起鏖戰到天亮。每次投標前夜,何彥必定會跟同事們熬一個通宵,可能在投標前5個小時還在修改標書,力求盡善盡美,在最后一刻定好,再打印裝幀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最終,從2015年到2017年,何彥團隊拿下了武漢市地鐵6號線、7號線、8號線、機場線的訂單,還有天河機場T3航站樓的訂單等,順利中標,完美執行,充分展現了我省本土民族企業的實力和風采。
近幾年來,何彥團隊每年的訂單額都超過億元,今年正式組建了創業十四公司。目前,公司有近70人,十個創業部。
何彥的理想是,傳承盛隆的企業文化,像當年公司信任、關愛自己一樣,幫助身邊的年輕人。她希望十四公司的每位同事都能成為盛隆的“群體老板”。首先,要讓這十名創業部負責人成長起來,“培養大家的老板思維,帶領大家開拓市場,幫大家賺足第一桶金,然后教大家帶團隊,順利走上‘群體老板’的正軌,最終都能成立創業公司”。
何彥的辦公桌上有個時鐘,她經常要瞄上一眼。除了因為身兼數職,她要提醒自己注意工作效率,更是給自己一個暗示:時不我待。碰上了好時代,身在好企業,一定要干一番大事業,方不負韶華。何彥說,為此,她一直在努力,不敢稍有懈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