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自極目新聞】盛隆工匠人物|蔡同鑫:難關當階梯,從技術“小白”到標準制訂者
發布時間:2024-09-06瀏覽次數:1523
盛隆電氣智慧工廠設計九室的蔡同鑫是這樣一個人:他從車間裝配干到質檢,再轉崗到售后服務,然后到設計室,可謂經驗豐富,技多不壓身;同時,他又是一個特別能克難奮進的人,遇到困難不躲閃,主動挑戰難題,想方設法解決問題,突破自我,獲得成功。
一路走來,他感悟到,在職業生涯中,遇到的每一道難關都是進步的階梯。
2009年,蔡同鑫大學畢業后加入盛隆電氣,來到智慧工廠從事一次線裝配工作。“剛開始,覺得很難,因為理論和實際有時是兩碼事。”蔡同鑫說,為此,他勤學苦練,白天多向老師傅請教,晚上下班后,在車間多花時間琢磨,逐漸上手。有一次,車間接到一個訂單,其中要做幾個超大柜體的高壓柜。這種柜型的一次線裝配很復雜,新人一般都不會做,也不敢接這個活。蔡同鑫卻主動站出來:“我來做!”這個配電柜裝配的難點之一,是要在隔離刀的圓軸上打斜孔,把鐵連桿穿過去,所以打孔的角度很重要,不好把握。蔡同鑫為了掌握技術,先請自己的師傅傳授經驗,晚上就拿鋼尺一點點量,柜體和板材形成的角度很多,有些還相互重疊,蔡同鑫一一測量、記錄,然后計算,形成結果。第二天,在師傅的指導下,他最后成功完成一次線裝配。而跟他做同樣柜型的老師傅,不用測算,根據經驗直接上手裝,早就裝好了。這件事給蔡同鑫留下深刻印象,一方面,要勇于挑戰,突破自我很有成就感;另一方面,看到自己跟老師傅的差距,在之后的生產中,他越發勤勤懇懇,迎難而上,不斷成長進步。蔡同鑫在車間工作一年多,恰逢質檢部門招聘,就轉崗到質檢部。后來又有機會到售后部門,蔡同鑫認為售后可以走出去接觸客戶,了解一線情況,便欣然前往。售后人員往往需要一對一為客戶提供服務,有時候甚至不遠千里,“孤身作戰”。在這種時刻,蔡同鑫展現出盛隆人的勇氣和實力,獨挑大梁,確保項目工程零失誤。有一次,蔡同鑫一個人前往海南省,為一個重要項目提供售后服務。原本現場裝配、通電試驗,兩三天就能完成工作,但客戶突然臨時提出加裝備自投裝置的要求。盡力滿足客戶要求,讓客戶滿意,是盛隆售后服務的宗旨。雖然只有一個人在現場,但蔡同鑫的背后是盛隆售后服務團隊。他立即聯系團隊,溝通后迅速制定解決方案,采購備自投裝置,設計加裝方案。加裝備自投裝置,把配電房所有的線纜與備自投裝置連接,實際操作起來很難。因為連接線纜,既要兼顧主供電力變壓器和備供電力變壓器的運行,又要考慮兩個不同電力系統相互轉換的接口,調整線路和設置許多參數。最重要的是,這個項目本身要求很高,沒有容錯機會,必須保證零失誤。面對壓力,蔡同鑫沉著冷靜,和設計室同事及備自投廠家反復電話溝通,在現場進行反復調試……最終圓滿完成加裝任務。蔡同鑫記得,最后完成任務時已到臘月二十七,還有三天就過年。但讓他欣慰的是,他在現場的服務工作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。多年以后,這個項目的客戶有其他電力問題,還會聯系蔡同鑫。通過這件事,蔡同鑫意識到,盛隆品牌就是這樣在客戶心中烙下印記,他個人“一小步”的付出,就是盛隆服務口碑“一大步”的積累。
對于蔡同鑫來說,只要有機會,他就會不斷突破自己,走向更廣闊的天地。2015年,盛隆電氣開始籌備系列配電柜設計標準的制定草擬工作。考慮到蔡同鑫有在車間、質檢、售后等部門的工作經驗,公司便抽調他從事非標配電柜設計標準制定的前期工作。那半年里,蔡同鑫每天拿著本子和尺子到工廠,采集各部門的相關建議意見,涉及產品質量、用戶安全、制作過程合理化、成本最優化、外形美觀化等方方面面,蔡同鑫都分門別類記錄好,并進行現場測量,做好詳細記錄。后來《盛隆電氣非標柜技術指南》出臺,看到公司產品標準化越來越高,蔡同鑫感覺自己當年做的工作特別有意義。因為這段經歷,蔡同鑫后來轉崗結構設計水到渠成。雖然剛開始是設計“小白”,但基于多部門工作經驗,上手很快。2019年,公司承接蒙華鐵路的箱式變電站項目。這個項目對于結構設計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:變電站空間小,但需放置8臺高壓柜、2臺變壓器、5臺低壓柜和1臺RTU柜。結構設計的精細化要做到極致才能達到要求。蔡同鑫不懼挑戰,全力以赴,從柜體到內部元器件,從銅排母線的走向到一次線二次線的排布,反復思考、研究,力圖找到最優設計方案,既節省空間,也保證安全。功夫不負有心人。最終,他圓滿完成此次設計任務,滿足客戶要求。在這個項目中,蔡同鑫總結出鐵殼箱式變電站的結構設計方法,包括板材的強度、厚度,折彎的精度,元器件和柜體的重量,裝配工藝等等。在此基礎上,他和同事將這些方法形成設計參數和標準,在結構設計部全面推廣。專業、敬業、勤業的蔡同鑫,年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。蔡同鑫說,未來,新產品、新技術不斷涌現,他將不斷超越自我,設計好產品,服務好客戶,以技術引領市場,為盛隆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
盛隆電氣智慧工廠設計九室的蔡同鑫是這樣一個人:他從車間裝配干到質檢,再轉崗到售后服務,然后到設計室,可謂經驗豐富,技多不壓身;同時,他又是一個特別能克難奮進的人,遇到困難不躲閃,主動挑戰難題,想方設法解決問題,突破自我,獲得成功。
一路走來,他感悟到,在職業生涯中,遇到的每一道難關都是進步的階梯。
2009年,蔡同鑫大學畢業后加入盛隆電氣,來到智慧工廠從事一次線裝配工作。“剛開始,覺得很難,因為理論和實際有時是兩碼事。”蔡同鑫說,為此,他勤學苦練,白天多向老師傅請教,晚上下班后,在車間多花時間琢磨,逐漸上手。有一次,車間接到一個訂單,其中要做幾個超大柜體的高壓柜。這種柜型的一次線裝配很復雜,新人一般都不會做,也不敢接這個活。蔡同鑫卻主動站出來:“我來做!”這個配電柜裝配的難點之一,是要在隔離刀的圓軸上打斜孔,把鐵連桿穿過去,所以打孔的角度很重要,不好把握。蔡同鑫為了掌握技術,先請自己的師傅傳授經驗,晚上就拿鋼尺一點點量,柜體和板材形成的角度很多,有些還相互重疊,蔡同鑫一一測量、記錄,然后計算,形成結果。第二天,在師傅的指導下,他最后成功完成一次線裝配。而跟他做同樣柜型的老師傅,不用測算,根據經驗直接上手裝,早就裝好了。這件事給蔡同鑫留下深刻印象,一方面,要勇于挑戰,突破自我很有成就感;另一方面,看到自己跟老師傅的差距,在之后的生產中,他越發勤勤懇懇,迎難而上,不斷成長進步。蔡同鑫在車間工作一年多,恰逢質檢部門招聘,就轉崗到質檢部。后來又有機會到售后部門,蔡同鑫認為售后可以走出去接觸客戶,了解一線情況,便欣然前往。售后人員往往需要一對一為客戶提供服務,有時候甚至不遠千里,“孤身作戰”。在這種時刻,蔡同鑫展現出盛隆人的勇氣和實力,獨挑大梁,確保項目工程零失誤。有一次,蔡同鑫一個人前往海南省,為一個重要項目提供售后服務。原本現場裝配、通電試驗,兩三天就能完成工作,但客戶突然臨時提出加裝備自投裝置的要求。盡力滿足客戶要求,讓客戶滿意,是盛隆售后服務的宗旨。雖然只有一個人在現場,但蔡同鑫的背后是盛隆售后服務團隊。他立即聯系團隊,溝通后迅速制定解決方案,采購備自投裝置,設計加裝方案。加裝備自投裝置,把配電房所有的線纜與備自投裝置連接,實際操作起來很難。因為連接線纜,既要兼顧主供電力變壓器和備供電力變壓器的運行,又要考慮兩個不同電力系統相互轉換的接口,調整線路和設置許多參數。最重要的是,這個項目本身要求很高,沒有容錯機會,必須保證零失誤。面對壓力,蔡同鑫沉著冷靜,和設計室同事及備自投廠家反復電話溝通,在現場進行反復調試……最終圓滿完成加裝任務。蔡同鑫記得,最后完成任務時已到臘月二十七,還有三天就過年。但讓他欣慰的是,他在現場的服務工作得到客戶的高度認可。多年以后,這個項目的客戶有其他電力問題,還會聯系蔡同鑫。通過這件事,蔡同鑫意識到,盛隆品牌就是這樣在客戶心中烙下印記,他個人“一小步”的付出,就是盛隆服務口碑“一大步”的積累。
對于蔡同鑫來說,只要有機會,他就會不斷突破自己,走向更廣闊的天地。2015年,盛隆電氣開始籌備系列配電柜設計標準的制定草擬工作。考慮到蔡同鑫有在車間、質檢、售后等部門的工作經驗,公司便抽調他從事非標配電柜設計標準制定的前期工作。那半年里,蔡同鑫每天拿著本子和尺子到工廠,采集各部門的相關建議意見,涉及產品質量、用戶安全、制作過程合理化、成本最優化、外形美觀化等方方面面,蔡同鑫都分門別類記錄好,并進行現場測量,做好詳細記錄。后來《盛隆電氣非標柜技術指南》出臺,看到公司產品標準化越來越高,蔡同鑫感覺自己當年做的工作特別有意義。因為這段經歷,蔡同鑫后來轉崗結構設計水到渠成。雖然剛開始是設計“小白”,但基于多部門工作經驗,上手很快。2019年,公司承接蒙華鐵路的箱式變電站項目。這個項目對于結構設計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:變電站空間小,但需放置8臺高壓柜、2臺變壓器、5臺低壓柜和1臺RTU柜。結構設計的精細化要做到極致才能達到要求。蔡同鑫不懼挑戰,全力以赴,從柜體到內部元器件,從銅排母線的走向到一次線二次線的排布,反復思考、研究,力圖找到最優設計方案,既節省空間,也保證安全。功夫不負有心人。最終,他圓滿完成此次設計任務,滿足客戶要求。在這個項目中,蔡同鑫總結出鐵殼箱式變電站的結構設計方法,包括板材的強度、厚度,折彎的精度,元器件和柜體的重量,裝配工藝等等。在此基礎上,他和同事將這些方法形成設計參數和標準,在結構設計部全面推廣。專業、敬業、勤業的蔡同鑫,年年被公司評為優秀員工。蔡同鑫說,未來,新產品、新技術不斷涌現,他將不斷超越自我,設計好產品,服務好客戶,以技術引領市場,為盛隆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