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8日,2021年第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、工作考評及培訓大會在盛隆講堂召開。會上,群體老板代表肖雅、熊鈞分享成功經驗;來自商務中心、品牌企宣中心和市場章規辦公室的17名青年干部進行述職演講;董事長、總監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。大會現場為兩位創業導師代表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。創業老板代表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和青年干部參會。
會議現場
合唱《盛隆之歌》
群體老板代表分享成功經驗
為青年干部培訓
重慶創業七處總經理肖雅作經驗分享
肖雅以《每年都要進步一點點》為主題,分享了個人經歷和感悟。
2008年,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,肖雅進入了盛隆,去重慶開拓新市場。作為一名新人,他沒有經驗,也缺乏對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的了解,銷售之路并不順利,兩年過去才有了第一筆訂單。
對業務員來說,沒有訂單的日子是很難熬的,重慶30多個小伙伴,到最后留下來的只有何依明、劉小慶和他。也就是那兩年,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,那就是每年都要進步一點點。
從2008年賣配電箱柜,到2011年開始接觸電力總包,再到后來做運維、智能化,做一個新商品,肖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,但他從不惱,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,從而積累新的經驗。
有了小目標后,工作也漸漸有了盼頭。2012年,他成立重慶創業七處,2014年第一次訂單過千萬,年訂單從一千萬兩千萬到三千萬四千萬五千萬六千萬……肖雅說,他一直不是公司里最出彩的,但他相信,只要能一直做下去,他也會很優秀。
部門里很多小伙伴,有著和曾經的肖雅一樣的困惑——“接不到訂單時很著急;有穩定客戶,又安于現狀,失去斗志;訂單不斷,忙忙碌碌,精力不夠,又很難再有所突破”。肖雅表示這時得有所變化。
剛進入重慶市場時,肖雅和同事賣設備,訂單小競爭卻很激烈。于是肖雅試著提供差異化服務,從供電報裝開始給客戶做交鑰匙工程。到2016年,重慶公司電力總包合同占比95%以上。通過對業務方式的調整,重慶市場得到了更好的發展。
2014年前,肖雅做了很多教育系統的項目,積累了很多資源。為了每年進步一點點,拓寬業務方向,接觸更多種類行業客戶,他開始培養年輕的業務人員,逐步把自己積累的資源交給團隊成員,讓剛進盛隆的年輕人得到迅速提升、快速成長,自己的訂單量也逐步穩定下來。
當今世界處在一個高速運轉的狀態,固守一條線,所承擔的風險也會更大。走出舒適區是一個困難的選擇,但走過崎嶇的新道路,回望路上風景,將會更加秀麗。肖雅表示,只有認清并找準自己的優勢所在,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更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地方,才能保證自己有更好的發展,確保每年都能進步一點點。
從開始幾萬的小訂單到年訂單幾千萬,這個數據說起來好像很簡單,但真正做到,是很不容易的。回想起來,肖雅認為最困難的是突破100萬訂單,為此,他和小伙伴花了兩年時間,吃了很多苦,也學了很多東西。他表示,在年輕的時候不能把收獲局限于一個訂單賺了多少業務費,而是得看從中能得到多少成長,只有不斷提升,去接觸更大的項目,面對各行各業客戶時,才能更加從容,更加游刃有余。
當董事長提及在最困難的時期,是否想過離開盛隆時,肖雅表示從來沒有,當時雖然沒有拿到訂單,但他有很多收獲,認為自己逐步在向訂單靠近。他現在的工作狀態,不光是為了賺錢,更多地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,每一天都很充實,沒有比這更幸福的狀態了,所以他越來越喜歡盛隆,再也離不開盛隆。
此外,肖雅表示,他最自豪的、身邊人最羨慕的,就是對所做的工作是一種很認可的狀態,尤其是能和年輕人一起加班,一起拼搏,一起解決各種問題,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、很熱血的事情。
創業八公司159部負責人熊鈞作經驗分享
今年是熊鈞進入盛隆的第12年。過去的11年,是盛隆跨越式發展的11年,也是熊鈞人生閱歷最豐富的11年。11年的積累和成長,讓他從一個職場小白成長為群體老板的一員,熊鈞表示這是盛隆給予的機會。因此,他今天分享的主題是“做機會的主人”。
熊鈞表示,機會來自于在盛隆每一天、每一年的見證和收獲,來自于董事長提出的每一個盛隆目標的不斷實現。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,要學會尋找機會、把握機會。
在盛隆,熊鈞就是把握機會的受益者。在盛隆的12年,他抓住了3次重大的機會。一是他選擇了盛隆;二是他從技術崗轉向了管理崗;三是從管理崗走向了市場。
2009年,因為喜歡盛隆的企業文化,綜合薪資、地點等各方面因素,熊鈞拒絕了天津一汽的復試邀約,成為同校院系在盛隆實習的小伙伴中唯一留下來的,這是他人生幸運的開始。
做技術工作時,熊鈞經常跟業務經理、客戶打交道,充實的工作狀態,讓他感受到深深的歸屬感。“相信”的種子也不經意地在他心中埋下,他相信在盛隆付出是能被看見的,盛隆的機會是留給年輕人的。2012年4月,在斯里蘭卡工作一個月后,熊鈞被提拔為結構設計室主任。那個時候他特別相信機會的重要性,也明確在盛隆有非常多提升自我的機會。
2014年,熊鈞擔任非標結構廠廠長,從技術崗轉向了管理崗,這是熊鈞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機會。技術和管理有著明顯差異,但正是在技術崗位上,通過專業的技術、好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,獲得的營銷的信任和托付,給了他很多勇氣和自信。
短短五年,一年一個階梯的上升,讓熊鈞相信,在盛隆,真的不看背景,不需要攀附。只需要相信公司、相信團隊、相信自己,踏踏實實,一步一個腳印,勇敢地迎接機會的到來。
2015年,熊鈞從管理走向市場。胡玉瓊總裁的支持,使他快速地了解項目從承接到完工的方方面面,也為他融入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從事營銷工作6年,目前他已經擁有自己的小團隊,穩固的市場資源,和一群堅定地相信他的戰友和客戶。所以熊鈞認為,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要做出自己的特色,認真對待客戶,就會得到客戶認可,就能創造更多的機會。現在的盛隆,是智慧的盛隆,學習、提升自己在這一塊領域的認知和能力,一定可以引領未來的市場。
熊鈞表示,每個人所經歷的階段、面臨的環境都不同,沒有可以百分百復制的經驗和成功。盛隆這片沃土上成功的機會特別多,但機會往往偏向有準備的人,偏向善于制造機會、把握機會的人。因此不管在哪個崗位,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。在盛隆這個大家庭里,他希望人人都能做機會的主人,共同奮斗,實現更好的明天。
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
集團副總裁、技術總監謝正新(右一 ),集團副總裁、采購總監何彥( 左一)為肖雅( 右二)、熊鈞(左二 )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。
董事長點評
董事長謝元德點評
“最自豪的事情是和年輕人一起加班” 肖雅是一個很成功的典型。我很榮幸曾經當過肖雅的“司機”。他剛進公司時到北京參加培訓,是坐我的車到密云的。肖雅一路走來的經歷,值得年輕人關注,他的成功沒有任何外因。剛才我問他,別人最羨慕、自己也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?他說,別人羨慕他賺了很多錢,他自己認為和年輕人一起加班,一起拼搏,是他最喜歡、最自豪的。這個回答我很理解,也很認同。 在我們公司,“三有老板”的“三有”是指有錢、有團隊、有市場,肖雅就是真正的“三有老板”。他現在的工作,是和他的伙伴一起加班,在工作中相互支持,一起攻克難關,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。近期好多創業公司入住盛隆大廈時,在喬遷儀式的紀念牌匾上,都用了“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”。肖雅很喜歡這份工作,并為之感到自豪,其中就體現了“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”。團隊的小伙伴們需要他幫助,他有能力去幫助小伙伴們,一起成長,所以他喜歡。這些小伙伴們成功了,他就會更成功。所以這份工作他做得有滋有味,過癮得很。肖雅的這種成功,很扎實,很有意義和價值,在社會上是很大的貢獻。他真正地感覺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,活得很體面。往往很多人一直是在做銷售,肖雅很早就開始做市場。他的定位很高,思維方式也很先進,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大老板,在干一番大事業。從突破百萬,到突破千萬,再到7000萬,他在重慶做市場,創造了他特有的新模式。他的眼光不僅是找客戶、拿訂單,他看到的是整個重慶的巨大市場、巨大商機,他是帶著團隊,一起研究市場,整合社會資源、公司資源,做大生意,干大的事業。他未來的路一定是越走越寬。 為什么我們一直堅持辦培訓?我認為肖雅剛進公司時的培訓,對他是有一點幫助的。參加培訓,了解到盛隆是個什么樣的公司,看到了盛隆成功的榜樣,堅定了自己的夢想,提高了自己的志向,所以在一批批人離開重慶的時候,他能堅持在重慶留下來,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功。 熊鈞過去在生產上參加競選時,在我的印象中是個很優秀的小伙子。他走的路和肖雅不同,他是先做技術,在這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之后轉入八公司,加入玉瓊團隊。玉瓊團隊的成員,很多都是從生產管理上轉崗的。這個團隊不管是當時,還是現在,都很成功。剛才熊鈞說去到國企、央企的同學非常羨慕他,他對自己選擇盛隆的決定感到幸運。他的分享,對在座各位應該更有啟發,因為在座很多人和他開始走的路是相同的,這段路他走得很開心,很扎實,學到了真本領,練就了真功夫。他現在正在走的路,走得更開心,收獲更大,越走越喜歡,路越走越寬廣。 我之所以提出“自主、自覺、喜歡”,是我觀察到青年人的需要。記得零四年時,我問過當時財務上的蘭賓林,你們年輕人喜歡什么?羨慕什么?他說最羨慕做領導、帶著幾個人一起討論工作的感覺。他這個回答給我的印象很深。我們現在的一二三走新篇,就是根據大家的需要來的。大家要深入理解“一道運算題”、“兩套授權書”、“三大關鍵詞”,這就是為你們提供可以帶著一群小伙伴們一起加班的感覺。
青年干部述職演講
當天,來自商務中心、品牌企宣中心和市場章規辦公室的17名青年干部做述職演講,董事長、總監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對述職青年干部進行評分。
總監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集團副總裁、技術總監謝正新
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謝正新表示,他全程參加了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活動,聽了青年干部精彩的發言、創業老板們成長的經歷、董事長的點評和對十大部門的要求,他最大的感受是,經過去年530人才工程和十大部門組織架構調整,青年干部們都成長迅速,進步非常明顯,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超出了他的想象,他為大家的成長和變化感到高興。聽到創業老板們分享各自的成長經歷,他也很受啟發,不斷回顧自己的成長與發展歷程。他認為,這四場活動是述職、考評,是對大家工作的檢驗,更是一種培訓,讓大家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工作。
謝正新希望每位同事都能深刻理解董事長提出的“邁步一二三,天天拿訂單”,做好一道運算題,充分理解兩套授權書。他認為,這兩套授權書非常重要,授予十大部門管理班子人權、財權,這就需要大家大膽地開展工作。新的形勢將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,如何做好加法,助力群體老板拿更多訂單,謝正新表示,需要每位同事充分理解三個關鍵詞“自主、自覺、喜歡”,思考如何自主地開展工作,自覺地把思想變為行動。
他表示,未來大家面臨的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將非常多,群體老板對大家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,如何接得住、支持得好,在接下來的工作中,要能夠突破自我,創新工作方式,拓寬工作邊界,大膽地開展工作,打造創新點,更好地為群體老板服務。他相信,只要認真、踏實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,每位同事都能收獲自己的成功。
集團副總裁、采購總監何彥
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何彥表示,今天的肖雅已經不是昨天的肖雅了,他在市場上游刃有余,業績突出。在一批批人離開重慶的動蕩時期,他始終堅守初心,并要求自己每年進步一點點,何彥為肖雅的堅持感動,并對肖雅的成長予以點贊。同時,何彥表示,熊鈞的氣質已經完全是一個成熟的老總了,和當初的他完全變了個樣。
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活動留下了許多經典話語。之前董玲提到“加班是有夢想青年人的狂歡”;今天肖雅也表示和青年人一起加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。“一個人幫助三個人,20次就可以幫助35億人”,成彧的這句話,何彥表示非常震撼,這種傳幫帶的力量令人驚訝,她也很享受和青年人一起加油干,希望有夢想的青年人盡情地狂歡。
董事長總結
當好“團長”,建好團隊 這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,讓我感到很開心,也很有收獲。很明顯地感覺到這一年大家的成長、公司的進步都是非常大的。今天成彧說,一個人幫助三個人,并和那三個人約定,他們也要去幫助三個人,二十次可以幫助三十五億人,這個數字我很吃驚。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盛隆哲學的價值。 由于時間關系,我下面只講一個問題:十大部門的大區經理,到底是什么樣的干部、角色?我認為可以定位成一個團隊的“團長”。怎么當好“團長”?要帶領團隊一起工作,一起探索,一起成長,一起分享喜歡。 首先是一起工作,要帶領團隊一起把工作做好。比如按時交貨。 第二是一起探索。你們的工作沒有邊界,沒有局限,給了大家很大的空間和權利去探索工作、發展工作、創造性地工作。要引導、鼓勵團隊成員有自己的想法,一起來探索工作,把工作做到更有價值,更有意義。 第三是一起成長。實際上就是剛才成彧說的幫助他人。我們的“兩個第一”是每個部門都要實現“兩個第一”。一個第一是做好工作,一個第一是培養人才。而且我們一直將年輕人的成長、成才、成功作為最核心、最主要的工作。這個工作落實到誰來做呢?“團長”。在我們公司,尤其在十大部門這個大的系統里,“團長”是非常重要的角色,是非常重要的干部群體。“團長”要逐步提高自己培養人的意識和能力,要鼓勵團隊成員立更高的志向,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提升工作能力。成彧今天講的“一幫三”特別好。尤其是幫助新進公司的青年人,是“團長”的重要工作職責。 最后是一起分享喜歡。“團長”喜歡,就會帶動團隊成員也喜歡。喜歡和不喜歡,區別太大了。喜歡工作,喜歡團隊,喜歡一起挑戰不可能。喜歡是一種境界。 這就是我對青年干部述職、考評的總結和指導。建好你的團隊,當好你的“團長”!
5月8日,2021年第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、工作考評及培訓大會在盛隆講堂召開。會上,群體老板代表肖雅、熊鈞分享成功經驗;來自商務中心、品牌企宣中心和市場章規辦公室的17名青年干部進行述職演講;董事長、總監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。大會現場為兩位創業導師代表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。創業老板代表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和青年干部參會。
會議現場
合唱《盛隆之歌》
群體老板代表分享成功經驗
為青年干部培訓
重慶創業七處總經理肖雅作經驗分享
肖雅以《每年都要進步一點點》為主題,分享了個人經歷和感悟。
2008年,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,肖雅進入了盛隆,去重慶開拓新市場。作為一名新人,他沒有經驗,也缺乏對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的了解,銷售之路并不順利,兩年過去才有了第一筆訂單。
對業務員來說,沒有訂單的日子是很難熬的,重慶30多個小伙伴,到最后留下來的只有何依明、劉小慶和他。也就是那兩年,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,那就是每年都要進步一點點。
從2008年賣配電箱柜,到2011年開始接觸電力總包,再到后來做運維、智能化,做一個新商品,肖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,但他從不惱,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,從而積累新的經驗。
有了小目標后,工作也漸漸有了盼頭。2012年,他成立重慶創業七處,2014年第一次訂單過千萬,年訂單從一千萬兩千萬到三千萬四千萬五千萬六千萬……肖雅說,他一直不是公司里最出彩的,但他相信,只要能一直做下去,他也會很優秀。
部門里很多小伙伴,有著和曾經的肖雅一樣的困惑——“接不到訂單時很著急;有穩定客戶,又安于現狀,失去斗志;訂單不斷,忙忙碌碌,精力不夠,又很難再有所突破”。肖雅表示這時得有所變化。
剛進入重慶市場時,肖雅和同事賣設備,訂單小競爭卻很激烈。于是肖雅試著提供差異化服務,從供電報裝開始給客戶做交鑰匙工程。到2016年,重慶公司電力總包合同占比95%以上。通過對業務方式的調整,重慶市場得到了更好的發展。
2014年前,肖雅做了很多教育系統的項目,積累了很多資源。為了每年進步一點點,拓寬業務方向,接觸更多種類行業客戶,他開始培養年輕的業務人員,逐步把自己積累的資源交給團隊成員,讓剛進盛隆的年輕人得到迅速提升、快速成長,自己的訂單量也逐步穩定下來。
當今世界處在一個高速運轉的狀態,固守一條線,所承擔的風險也會更大。走出舒適區是一個困難的選擇,但走過崎嶇的新道路,回望路上風景,將會更加秀麗。肖雅表示,只有認清并找準自己的優勢所在,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更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地方,才能保證自己有更好的發展,確保每年都能進步一點點。
從開始幾萬的小訂單到年訂單幾千萬,這個數據說起來好像很簡單,但真正做到,是很不容易的。回想起來,肖雅認為最困難的是突破100萬訂單,為此,他和小伙伴花了兩年時間,吃了很多苦,也學了很多東西。他表示,在年輕的時候不能把收獲局限于一個訂單賺了多少業務費,而是得看從中能得到多少成長,只有不斷提升,去接觸更大的項目,面對各行各業客戶時,才能更加從容,更加游刃有余。
當董事長提及在最困難的時期,是否想過離開盛隆時,肖雅表示從來沒有,當時雖然沒有拿到訂單,但他有很多收獲,認為自己逐步在向訂單靠近。他現在的工作狀態,不光是為了賺錢,更多地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價值,每一天都很充實,沒有比這更幸福的狀態了,所以他越來越喜歡盛隆,再也離不開盛隆。
此外,肖雅表示,他最自豪的、身邊人最羨慕的,就是對所做的工作是一種很認可的狀態,尤其是能和年輕人一起加班,一起拼搏,一起解決各種問題,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、很熱血的事情。
創業八公司159部負責人熊鈞作經驗分享
今年是熊鈞進入盛隆的第12年。過去的11年,是盛隆跨越式發展的11年,也是熊鈞人生閱歷最豐富的11年。11年的積累和成長,讓他從一個職場小白成長為群體老板的一員,熊鈞表示這是盛隆給予的機會。因此,他今天分享的主題是“做機會的主人”。
熊鈞表示,機會來自于在盛隆每一天、每一年的見證和收獲,來自于董事長提出的每一個盛隆目標的不斷實現。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,要學會尋找機會、把握機會。
在盛隆,熊鈞就是把握機會的受益者。在盛隆的12年,他抓住了3次重大的機會。一是他選擇了盛隆;二是他從技術崗轉向了管理崗;三是從管理崗走向了市場。
2009年,因為喜歡盛隆的企業文化,綜合薪資、地點等各方面因素,熊鈞拒絕了天津一汽的復試邀約,成為同校院系在盛隆實習的小伙伴中唯一留下來的,這是他人生幸運的開始。
做技術工作時,熊鈞經常跟業務經理、客戶打交道,充實的工作狀態,讓他感受到深深的歸屬感。“相信”的種子也不經意地在他心中埋下,他相信在盛隆付出是能被看見的,盛隆的機會是留給年輕人的。2012年4月,在斯里蘭卡工作一個月后,熊鈞被提拔為結構設計室主任。那個時候他特別相信機會的重要性,也明確在盛隆有非常多提升自我的機會。
2014年,熊鈞擔任非標結構廠廠長,從技術崗轉向了管理崗,這是熊鈞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機會。技術和管理有著明顯差異,但正是在技術崗位上,通過專業的技術、好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,獲得的營銷的信任和托付,給了他很多勇氣和自信。
短短五年,一年一個階梯的上升,讓熊鈞相信,在盛隆,真的不看背景,不需要攀附。只需要相信公司、相信團隊、相信自己,踏踏實實,一步一個腳印,勇敢地迎接機會的到來。
2015年,熊鈞從管理走向市場。胡玉瓊總裁的支持,使他快速地了解項目從承接到完工的方方面面,也為他融入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從事營銷工作6年,目前他已經擁有自己的小團隊,穩固的市場資源,和一群堅定地相信他的戰友和客戶。所以熊鈞認為,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要做出自己的特色,認真對待客戶,就會得到客戶認可,就能創造更多的機會。現在的盛隆,是智慧的盛隆,學習、提升自己在這一塊領域的認知和能力,一定可以引領未來的市場。
熊鈞表示,每個人所經歷的階段、面臨的環境都不同,沒有可以百分百復制的經驗和成功。盛隆這片沃土上成功的機會特別多,但機會往往偏向有準備的人,偏向善于制造機會、把握機會的人。因此不管在哪個崗位,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。在盛隆這個大家庭里,他希望人人都能做機會的主人,共同奮斗,實現更好的明天。
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
集團副總裁、技術總監謝正新(右一 ),集團副總裁、采購總監何彥( 左一)為肖雅( 右二)、熊鈞(左二 )頒發“創業導師證書”。
董事長點評
董事長謝元德點評
“最自豪的事情是和年輕人一起加班” 肖雅是一個很成功的典型。我很榮幸曾經當過肖雅的“司機”。他剛進公司時到北京參加培訓,是坐我的車到密云的。肖雅一路走來的經歷,值得年輕人關注,他的成功沒有任何外因。剛才我問他,別人最羨慕、自己也感到最自豪的是什么?他說,別人羨慕他賺了很多錢,他自己認為和年輕人一起加班,一起拼搏,是他最喜歡、最自豪的。這個回答我很理解,也很認同。 在我們公司,“三有老板”的“三有”是指有錢、有團隊、有市場,肖雅就是真正的“三有老板”。他現在的工作,是和他的伙伴一起加班,在工作中相互支持,一起攻克難關,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。近期好多創業公司入住盛隆大廈時,在喬遷儀式的紀念牌匾上,都用了“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”。肖雅很喜歡這份工作,并為之感到自豪,其中就體現了“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”。團隊的小伙伴們需要他幫助,他有能力去幫助小伙伴們,一起成長,所以他喜歡。這些小伙伴們成功了,他就會更成功。所以這份工作他做得有滋有味,過癮得很。肖雅的這種成功,很扎實,很有意義和價值,在社會上是很大的貢獻。他真正地感覺到生命的意義是什么,活得很體面。往往很多人一直是在做銷售,肖雅很早就開始做市場。他的定位很高,思維方式也很先進,他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大老板,在干一番大事業。從突破百萬,到突破千萬,再到7000萬,他在重慶做市場,創造了他特有的新模式。他的眼光不僅是找客戶、拿訂單,他看到的是整個重慶的巨大市場、巨大商機,他是帶著團隊,一起研究市場,整合社會資源、公司資源,做大生意,干大的事業。他未來的路一定是越走越寬。 為什么我們一直堅持辦培訓?我認為肖雅剛進公司時的培訓,對他是有一點幫助的。參加培訓,了解到盛隆是個什么樣的公司,看到了盛隆成功的榜樣,堅定了自己的夢想,提高了自己的志向,所以在一批批人離開重慶的時候,他能堅持在重慶留下來,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功。 熊鈞過去在生產上參加競選時,在我的印象中是個很優秀的小伙子。他走的路和肖雅不同,他是先做技術,在這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之后轉入八公司,加入玉瓊團隊。玉瓊團隊的成員,很多都是從生產管理上轉崗的。這個團隊不管是當時,還是現在,都很成功。剛才熊鈞說去到國企、央企的同學非常羨慕他,他對自己選擇盛隆的決定感到幸運。他的分享,對在座各位應該更有啟發,因為在座很多人和他開始走的路是相同的,這段路他走得很開心,很扎實,學到了真本領,練就了真功夫。他現在正在走的路,走得更開心,收獲更大,越走越喜歡,路越走越寬廣。 我之所以提出“自主、自覺、喜歡”,是我觀察到青年人的需要。記得零四年時,我問過當時財務上的蘭賓林,你們年輕人喜歡什么?羨慕什么?他說最羨慕做領導、帶著幾個人一起討論工作的感覺。他這個回答給我的印象很深。我們現在的一二三走新篇,就是根據大家的需要來的。大家要深入理解“一道運算題”、“兩套授權書”、“三大關鍵詞”,這就是為你們提供可以帶著一群小伙伴們一起加班的感覺。
青年干部述職演講
當天,來自商務中心、品牌企宣中心和市場章規辦公室的17名青年干部做述職演講,董事長、總監、十大部門正副總經理對述職青年干部進行評分。
總監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集團副總裁、技術總監謝正新
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謝正新表示,他全程參加了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活動,聽了青年干部精彩的發言、創業老板們成長的經歷、董事長的點評和對十大部門的要求,他最大的感受是,經過去年530人才工程和十大部門組織架構調整,青年干部們都成長迅速,進步非常明顯,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超出了他的想象,他為大家的成長和變化感到高興。聽到創業老板們分享各自的成長經歷,他也很受啟發,不斷回顧自己的成長與發展歷程。他認為,這四場活動是述職、考評,是對大家工作的檢驗,更是一種培訓,讓大家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工作。
謝正新希望每位同事都能深刻理解董事長提出的“邁步一二三,天天拿訂單”,做好一道運算題,充分理解兩套授權書。他認為,這兩套授權書非常重要,授予十大部門管理班子人權、財權,這就需要大家大膽地開展工作。新的形勢將面臨更多困難和挑戰,如何做好加法,助力群體老板拿更多訂單,謝正新表示,需要每位同事充分理解三個關鍵詞“自主、自覺、喜歡”,思考如何自主地開展工作,自覺地把思想變為行動。
他表示,未來大家面臨的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將非常多,群體老板對大家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,如何接得住、支持得好,在接下來的工作中,要能夠突破自我,創新工作方式,拓寬工作邊界,大膽地開展工作,打造創新點,更好地為群體老板服務。他相信,只要認真、踏實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,每位同事都能收獲自己的成功。
集團副總裁、采購總監何彥
對青年干部進行考評
何彥表示,今天的肖雅已經不是昨天的肖雅了,他在市場上游刃有余,業績突出。在一批批人離開重慶的動蕩時期,他始終堅守初心,并要求自己每年進步一點點,何彥為肖雅的堅持感動,并對肖雅的成長予以點贊。同時,何彥表示,熊鈞的氣質已經完全是一個成熟的老總了,和當初的他完全變了個樣。
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活動留下了許多經典話語。之前董玲提到“加班是有夢想青年人的狂歡”;今天肖雅也表示和青年人一起加班是一件很享受的事。“一個人幫助三個人,20次就可以幫助35億人”,成彧的這句話,何彥表示非常震撼,這種傳幫帶的力量令人驚訝,她也很享受和青年人一起加油干,希望有夢想的青年人盡情地狂歡。
董事長總結
當好“團長”,建好團隊 這四場青年干部述職演講,讓我感到很開心,也很有收獲。很明顯地感覺到這一年大家的成長、公司的進步都是非常大的。今天成彧說,一個人幫助三個人,并和那三個人約定,他們也要去幫助三個人,二十次可以幫助三十五億人,這個數字我很吃驚。這也進一步說明了盛隆哲學的價值。 由于時間關系,我下面只講一個問題:十大部門的大區經理,到底是什么樣的干部、角色?我認為可以定位成一個團隊的“團長”。怎么當好“團長”?要帶領團隊一起工作,一起探索,一起成長,一起分享喜歡。 首先是一起工作,要帶領團隊一起把工作做好。比如按時交貨。 第二是一起探索。你們的工作沒有邊界,沒有局限,給了大家很大的空間和權利去探索工作、發展工作、創造性地工作。要引導、鼓勵團隊成員有自己的想法,一起來探索工作,把工作做到更有價值,更有意義。 第三是一起成長。實際上就是剛才成彧說的幫助他人。我們的“兩個第一”是每個部門都要實現“兩個第一”。一個第一是做好工作,一個第一是培養人才。而且我們一直將年輕人的成長、成才、成功作為最核心、最主要的工作。這個工作落實到誰來做呢?“團長”。在我們公司,尤其在十大部門這個大的系統里,“團長”是非常重要的角色,是非常重要的干部群體。“團長”要逐步提高自己培養人的意識和能力,要鼓勵團隊成員立更高的志向,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提升工作能力。成彧今天講的“一幫三”特別好。尤其是幫助新進公司的青年人,是“團長”的重要工作職責。 最后是一起分享喜歡。“團長”喜歡,就會帶動團隊成員也喜歡。喜歡和不喜歡,區別太大了。喜歡工作,喜歡團隊,喜歡一起挑戰不可能。喜歡是一種境界。 這就是我對青年干部述職、考評的總結和指導。建好你的團隊,當好你的“團長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