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2019年無疑是時間長河里一個重要節點,是值得我們深刻銘記的一年——新中國成立70周年,舉國唱響贊歌;第七屆軍運會在漢舉行,江城為之沸騰;盛隆電氣迎來創建40周年,書寫新的發展篇章。
三年前,盛隆電氣提出“四百戰略”,即“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創建百團”,打造“政、產、學、研、用”五方面的緊密融合。從此,而立之年里的盛隆電氣開始走上新的創業征程。三年過去,“四百戰略”已在全國遍地開花:秦淮河畔、西南邊陲、華山腳下、孔孟之鄉、天府之國……隨著盛隆團隊和項目的紛紛落地,盛隆精神與各地氣韻融會貫通,在全國乃至世界,織起一張屬于盛隆的電氣之網。今起,楚天都市報《創光谷》讀本將陸續推出盛隆電氣“四百戰略”巡禮系列報道,展示各地發展成績,也為更多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、全國布局、市場拓展的可借鑒藍本。首篇報道,即聚焦盛隆電氣在行業高地江蘇南京的突圍之路。
盛隆電氣“四百戰略”巡禮之南京篇——
硬氣突圍 金陵奏響盛隆強音楚天都市報記者 袁喆
秦淮河畔、六朝古都,深厚的人文底蘊讓南京城有一份獨特的雅韻和氣質。但當你站在河西新城鱗次櫛比的高端寫字樓下,或是走在江寧未來科技城新興產業園區里,又觸摸到了這座城市面向未來發展的有力脈搏。 2017年,盛隆開始在南京開展業務,2018年在南京設立盛隆電氣江蘇(建鄴)公司(下簡稱“建鄴公司”)及盛隆電氣江蘇(江寧)公司(下簡稱“江寧公司”),布局兩批人馬開拓南京市場。如今,盛隆已成功完成南京大學、南京生物醫藥谷等多個重大項目,在電氣重鎮江浙之地強勢打響盛隆之聲。
無懼高手如林 登陸電氣之鄉
2016年底,盛隆電氣提出“四百戰略”,創業十三公司總裁陳玉財和北京創業五公司總裁王勝,均將目標瞄準了南京市場。南京市場準入門檻不低,恰恰相反,江浙一帶為我國電氣產業發展的源頭之地,不少電氣行業龍頭公司均起步于此,競爭激烈,產業成熟,可謂是一塊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但南京城市發展潛力大,重大規劃相繼出臺,項目接連落地,又是個充滿機遇的市場。在“四百戰略”的指導下,兩家創業公司均決定不畏勁敵,迎難而上。王勝團隊成員王遠兵,與在南京擁有十余年建筑總包經驗的李銀進合作多年,雙方相互了解、關系融洽。他們經過前期市場調研和磋商,決定在南京打造創業團隊,將李銀進原有資源和盛隆這一平臺進行整合。2018年春節過后,建鄴公司正式成立,入駐建鄴區河西新城。陳玉財“挖”來了孫曉龍——他畢業于有“電力行業黃埔軍校”之稱的華北電力大學,不僅理論根基扎實、行業經驗豐富,而且人脈資源廣闊。2018年11月,他牽頭的江寧公司在江寧區未來科技城掛牌成立。“如果我們能在南京這樣一個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內站穩腳跟,將為其它城市的突破提供更多示范和借鑒意義。”在采訪中,兩個公司負責人對盛隆品牌、產品、服務自信滿滿,對這場“偏向虎山行”的硬仗表現出必勝信念。
霸屏政府招標 刷新盛隆速度
來了南京,如何打開市場局面?李銀進決定把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當做突破點,積極參與南京市政府部門的招投標活動。當時,團隊成員對招投標過程一無所知,加之本地企業實力強大,前一兩個月的投標竟顆粒無收。李銀進對外展開調研,了解市場需求及行業信息,“我摸索出行業報價規律,精準測算項目投標報價。”對內他強化團隊實力,在公司時,他就坐在同事電腦旁,協助他們制作招標文件:在招標文件的解讀上,抓準招標單位需求,在施工方案的編制上,充分體現盛隆優勢。2018年4月28日,南京新城大廈配電房改造項目招標,建鄴公司首次成功中標。當交易中心公告出現盛隆的名字,李銀進和同事激動不已:“這是最好的宣傳,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南京市場、告訴同行:盛隆來了。”之后,建鄴公司接連發力,2018年5月到8月,連續中標6個項目,其中包括南京大學、南京生物醫藥谷等重大項目。2018年初,公司定下5000萬元訂單的目標,竟在三個多月內完成。在一次交流活動中,謝元德董事長對建鄴公司豎起大拇指:“這么迅速完成五千萬,在盛隆的外地新建團隊中還是第一次。”
挖掘客戶需求 制定行業規則
江寧公司總經理孫曉龍有另一種破局方式——他瞄準一個行業系統,站在高位制定行業規則,從上而下建立合作關系。
南京市教育局下轄一千多所大中小幼學校,學校用電安全隱患不少,學校自查不專業,供電局檢查難以面面俱到。如何全面、高效地進行全系統的安全隱患排查?南京市教育局一籌莫展。孫曉龍了解到這一困局,幫助教育局制定了一套行動方案:召開整改動員會,要求學校進行隱患排查,再根據排查結果進行整改。整個行動中,孫曉龍成了南京教育局系統的“安全顧問”,江寧公司作為第三方專業服務團隊,走進三十余所學校進行排查,發現了近五百處用電安全隱患。面對盛隆專業、細致的隱患報告及整改意見,不少學校立刻拍板,將后續隱患整改項目、甚至后期校園智慧平臺搭建運營項目,都繼續委托給江寧公司操盤。“通過這一行動,我們掌握了行業內的話語權,將盛隆影響力輻射到了行業內的各個單位,不僅形成了每年可持續的服務訂單,還有利于與更多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產生深遠的社會效益。”孫曉龍告訴記者。接下來,他還會將這一做法復制到產業園區、金融等更多行業領域。
強化團隊建設 輻射周邊市場
在全國電氣行業競爭最激烈的地方,盛隆打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并將目光看得更加長遠。今年,建鄴公司已先后中標數千萬元訂單,同時更加注重“修煉內功”,保障項目高質量的執行,及團隊成員能力的培養。下一步,團隊還將進入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,并逐步進入蘇州、無錫市場,將盛隆的影響力輻射到江蘇其他區域。“我們的目標是五年超過五個億的產值,打造50人以上的團隊。”李銀進告訴記者。江寧公司也正逐步在周邊城市設立辦事處,將更多當地有資源的人才吸納到盛隆平臺來。值得一提的是,江寧公司將盛隆自主研發的ipanel智能低壓柜、智慧平臺系統送進了揚中市的泛在物聯網示范中心內,作為智慧能源領域的前沿項目進行展示。揚中市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電氣原料市場、“中國工程電氣名城”,其示范中心具有行業領軍意義,“盛隆智造”的亮相,無疑再次讓盛隆電氣站上了中國電氣行業高地,也讓盛隆參與世界競爭更加底氣十足。
編者按
2019年無疑是時間長河里一個重要節點,是值得我們深刻銘記的一年——新中國成立70周年,舉國唱響贊歌;第七屆軍運會在漢舉行,江城為之沸騰;盛隆電氣迎來創建40周年,書寫新的發展篇章。
三年前,盛隆電氣提出“四百戰略”,即“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創建百團”,打造“政、產、學、研、用”五方面的緊密融合。從此,而立之年里的盛隆電氣開始走上新的創業征程。三年過去,“四百戰略”已在全國遍地開花:秦淮河畔、西南邊陲、華山腳下、孔孟之鄉、天府之國……隨著盛隆團隊和項目的紛紛落地,盛隆精神與各地氣韻融會貫通,在全國乃至世界,織起一張屬于盛隆的電氣之網。今起,楚天都市報《創光谷》讀本將陸續推出盛隆電氣“四百戰略”巡禮系列報道,展示各地發展成績,也為更多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培養、全國布局、市場拓展的可借鑒藍本。首篇報道,即聚焦盛隆電氣在行業高地江蘇南京的突圍之路。
盛隆電氣“四百戰略”巡禮之南京篇——
硬氣突圍 金陵奏響盛隆強音楚天都市報記者 袁喆
秦淮河畔、六朝古都,深厚的人文底蘊讓南京城有一份獨特的雅韻和氣質。但當你站在河西新城鱗次櫛比的高端寫字樓下,或是走在江寧未來科技城新興產業園區里,又觸摸到了這座城市面向未來發展的有力脈搏。 2017年,盛隆開始在南京開展業務,2018年在南京設立盛隆電氣江蘇(建鄴)公司(下簡稱“建鄴公司”)及盛隆電氣江蘇(江寧)公司(下簡稱“江寧公司”),布局兩批人馬開拓南京市場。如今,盛隆已成功完成南京大學、南京生物醫藥谷等多個重大項目,在電氣重鎮江浙之地強勢打響盛隆之聲。
無懼高手如林 登陸電氣之鄉
2016年底,盛隆電氣提出“四百戰略”,創業十三公司總裁陳玉財和北京創業五公司總裁王勝,均將目標瞄準了南京市場。南京市場準入門檻不低,恰恰相反,江浙一帶為我國電氣產業發展的源頭之地,不少電氣行業龍頭公司均起步于此,競爭激烈,產業成熟,可謂是一塊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但南京城市發展潛力大,重大規劃相繼出臺,項目接連落地,又是個充滿機遇的市場。在“四百戰略”的指導下,兩家創業公司均決定不畏勁敵,迎難而上。王勝團隊成員王遠兵,與在南京擁有十余年建筑總包經驗的李銀進合作多年,雙方相互了解、關系融洽。他們經過前期市場調研和磋商,決定在南京打造創業團隊,將李銀進原有資源和盛隆這一平臺進行整合。2018年春節過后,建鄴公司正式成立,入駐建鄴區河西新城。陳玉財“挖”來了孫曉龍——他畢業于有“電力行業黃埔軍校”之稱的華北電力大學,不僅理論根基扎實、行業經驗豐富,而且人脈資源廣闊。2018年11月,他牽頭的江寧公司在江寧區未來科技城掛牌成立。“如果我們能在南京這樣一個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內站穩腳跟,將為其它城市的突破提供更多示范和借鑒意義。”在采訪中,兩個公司負責人對盛隆品牌、產品、服務自信滿滿,對這場“偏向虎山行”的硬仗表現出必勝信念。
霸屏政府招標 刷新盛隆速度
來了南京,如何打開市場局面?李銀進決定把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當做突破點,積極參與南京市政府部門的招投標活動。當時,團隊成員對招投標過程一無所知,加之本地企業實力強大,前一兩個月的投標竟顆粒無收。李銀進對外展開調研,了解市場需求及行業信息,“我摸索出行業報價規律,精準測算項目投標報價。”對內他強化團隊實力,在公司時,他就坐在同事電腦旁,協助他們制作招標文件:在招標文件的解讀上,抓準招標單位需求,在施工方案的編制上,充分體現盛隆優勢。2018年4月28日,南京新城大廈配電房改造項目招標,建鄴公司首次成功中標。當交易中心公告出現盛隆的名字,李銀進和同事激動不已:“這是最好的宣傳,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南京市場、告訴同行:盛隆來了。”之后,建鄴公司接連發力,2018年5月到8月,連續中標6個項目,其中包括南京大學、南京生物醫藥谷等重大項目。2018年初,公司定下5000萬元訂單的目標,竟在三個多月內完成。在一次交流活動中,謝元德董事長對建鄴公司豎起大拇指:“這么迅速完成五千萬,在盛隆的外地新建團隊中還是第一次。”
挖掘客戶需求 制定行業規則
江寧公司總經理孫曉龍有另一種破局方式——他瞄準一個行業系統,站在高位制定行業規則,從上而下建立合作關系。
南京市教育局下轄一千多所大中小幼學校,學校用電安全隱患不少,學校自查不專業,供電局檢查難以面面俱到。如何全面、高效地進行全系統的安全隱患排查?南京市教育局一籌莫展。孫曉龍了解到這一困局,幫助教育局制定了一套行動方案:召開整改動員會,要求學校進行隱患排查,再根據排查結果進行整改。整個行動中,孫曉龍成了南京教育局系統的“安全顧問”,江寧公司作為第三方專業服務團隊,走進三十余所學校進行排查,發現了近五百處用電安全隱患。面對盛隆專業、細致的隱患報告及整改意見,不少學校立刻拍板,將后續隱患整改項目、甚至后期校園智慧平臺搭建運營項目,都繼續委托給江寧公司操盤。“通過這一行動,我們掌握了行業內的話語權,將盛隆影響力輻射到了行業內的各個單位,不僅形成了每年可持續的服務訂單,還有利于與更多企業建立合作關系,產生深遠的社會效益。”孫曉龍告訴記者。接下來,他還會將這一做法復制到產業園區、金融等更多行業領域。
強化團隊建設 輻射周邊市場
在全國電氣行業競爭最激烈的地方,盛隆打出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并將目光看得更加長遠。今年,建鄴公司已先后中標數千萬元訂單,同時更加注重“修煉內功”,保障項目高質量的執行,及團隊成員能力的培養。下一步,團隊還將進入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,并逐步進入蘇州、無錫市場,將盛隆的影響力輻射到江蘇其他區域。“我們的目標是五年超過五個億的產值,打造50人以上的團隊。”李銀進告訴記者。江寧公司也正逐步在周邊城市設立辦事處,將更多當地有資源的人才吸納到盛隆平臺來。值得一提的是,江寧公司將盛隆自主研發的ipanel智能低壓柜、智慧平臺系統送進了揚中市的泛在物聯網示范中心內,作為智慧能源領域的前沿項目進行展示。揚中市作為中國最大的工程電氣原料市場、“中國工程電氣名城”,其示范中心具有行業領軍意義,“盛隆智造”的亮相,無疑再次讓盛隆電氣站上了中國電氣行業高地,也讓盛隆參與世界競爭更加底氣十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