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隆電氣集團北京創業四公司總裁段春燕——
燃燒青春 超越夢想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對于段春燕來說,盛隆文化是刻在骨子里的,渴望成功也是刻在骨子里的,在盛隆的平臺上獲得成功,就成了她人生故事的主線。
從小在盛隆的院子里長大,期望以后加入盛隆;剛從學校畢業被盛隆電氣董事長問理想,她脫口而出想當經理;工作幾年后再被問夢想,她說要組建團隊當老板……燃燒自己的青春年華,她實現了一個個夢想,而每一步都暗合盛隆電氣發展的腳步。
“盛隆走過的地方,就會燈火輝煌。”這是段春燕常說的一句話,不僅僅是指盛隆的配用電產品發出的光芒,也是說,盛隆會點亮每一個人的希望和夢想。
一、20歲風雨無阻展翅飛
1999年,段春燕一畢業就加入了盛隆。憑著對大城市和首都北京的向往,她選擇到北京開拓市場。
起初,首都并沒有以熱情歡迎的姿態來迎接她。住地下室、吃燒餅、坐公交……有一次,她穿著西裝和高跟鞋擠公交,在車上暈倒了。外面冷風一吹,她醒過來了,起身就走,沒工夫去醫院或者回去休息一會兒。
“說實話,很多次,我都有點堅持不下去了。偌大的北京,好像跟我一點關系也沒有。”段春燕說,但哭過之后,想到從小見到的盛隆榜樣,第二天早上,又會精神百倍地繼續前行。
2000年,董事長謝元德到北京來看望開拓市場的同事們,制定了一項獎勵措施:誰能在當年完成200萬元銷售任務,就給誰獎勵一間單人宿舍和一輛小汽車。段春燕的斗志一下子被激發起來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她找到一個機械動力廠的項目,以真誠打動客戶,成功簽下第一個百萬大單。簽完合同,她蹲在路邊的公車站牌下,給關心自己的姑姑打電話報喜,自己也大哭一場。
離200萬的目標越來越近。那是一個大雪天,她把大大小小幾十個配電柜送到了,現場負責人說,必須卸到他們指定的地方。段春燕翻了翻自己的包,連100塊請人卸貨的錢都沒有,拉起工地上的一塊模板橫放在貨車上,自己一個人邊哭邊搬。后來,站在遠處的項目總工看到了,或許是感動了或許是不忍心,讓工人幫著卸了貨。
那一年,段春燕克服萬難,完成了200萬元訂單,得到公司一輛車的獎勵。領到了車,上了京牌,新車新手的她一路從北京開回棗陽老家,在當地引起轟動。她沒有告訴自己的同學,但是同學們都知道了她開著北京的車牌回到家鄉的故事,這件事情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在北京扎根的想法。
2003年,集團公司在北京康得大廈舉行座談會,謝元德董事長向與會人員發問:未來十年,你們有什么夢想?段春燕說:“我要帶團隊,我要做老板!”她希望能像自己的偶像一樣,幫助更多人拿訂單,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。
當天晚上,她就開始構思未來的團隊到底要怎么建,“要吸引更多有夢想、有激情的年輕人一起打拼。”后來,招得最多的是應屆名牌大學生。這些大學生有思想、有活力,但營銷經驗不足,段春燕就一個個人、一個個項目地帶著他們一起跑。
有一次,段春燕在網上發現了某縣城的一個項目,馬上在網上投標,并立刻趕到火車站,買最近的一次車票趕往當地。只有站票,她就和同事一起蹲在過道里,到了十堰市,又坐大巴、轉小巴,還坐了輛摩托車才趕到項目現場。沒有哪家單位像他們這樣,這么快就到了項目現場,加上盛隆過硬的產品和服務,他們最終成功拿下這個訂單。
還有一次,也是為到項目現場而趕火車。去火車站的路上,的士司機說肯定趕不上了,但段春燕就不信這個邪,拼命趕。下車后,她和同事拖著箱子跑,把高跟鞋也脫了,遇到一處施工的地方,水泥還沒干,他們也踩了過去,又遇到一處溝,她和同事把箱子使勁扔到對面去,人光腳跳了過去,終于在最后一分鐘趕上了火車。
因為有這樣的感情在,段春燕的“燕窩”團隊才會團結一心,緊緊圍繞在她的周圍。2012年,北京市場很多團隊出現了問題,“燕窩”團隊也不例外。最困難的時候,連工資都發不出來,很多其他團隊的人員都離職了。但“燕窩”團隊的人選擇了堅持。
那一年,董事長謝元德授予他們“春燕團隊”稱號,并給予“春燕領隊群燕隨”的評價和肯定,團隊成員都備受鼓舞。段春燕也及時調整,對老板思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團隊賬目也迅速扭虧為盈。
2014年,北京創業四公司成立,段春燕的格局更大、視野也更開闊了。
當年,湖北某項目是當時集團公司單體最大的電力工程項目,也是北京團隊首次嘗試做電力工程總包項目。段春燕團隊承諾了更早的發電時間、更合適的報價,最終順利拿下這個項目。
從接觸這個項目的第一天起,長達半年的時間里,段春燕每周一乘坐最早的航班去,周五最晚的航班回,從開會、出方案,到項目的執行、實施,以及過程中的各種協調工作,都親力親為。200多臺低壓柜、70多臺高壓柜,保質保量按時完成,安裝順利,項目2015年5月就實現了通電,獲得了業主和供電公司的認可。
有了這個項目的經驗,北京四公司大力承接電力工程項目,訂單額連年增長。2018年,公司承接了一個數據中心的項目,訂單額達1.26億元,單筆回款6700萬元,雙雙創下集團公司的紀錄。
光鮮的背后,自然有不為人知的艱苦。團隊為了趕工期,夜以繼日,加班熬夜是常事,整個春燕團隊齊心協力,不到4個月,項目順利發電,讓業主和供電公司領導交口稱贊。
如今,不光北京團隊,廣州、武漢團隊簽訂的合同質量也越來越高,風險控制能力越來越強。北京創業四公司的人,南征北戰,捷報頻傳。
近幾年,北京四公司的團隊越來越壯大,受段春燕的影響,大家紛紛用行動實現老板夢。
其中,廣州團隊總經理張偉,2014年加入盛隆,當年就取得了集團公司北京地區業績第一名的成績;曾在部隊磨煉、隨后在盛隆電氣創業10年的北京四公司創業九處總經理段志強,通過努力在北京組建幸福的家庭;放棄優渥條件,毅然從家族企業走出來自主創業的美女老板杜晨,在盛隆電氣8年時間里,實現年薪百萬、扎根北京的夢想;北京化工大學學生會主席鐘文達,加入盛隆電氣5年,從一個職場新人成長為北京四公司運維項目第一人……
2019年,是段春燕來盛隆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,每次和客戶說起這個的時候,她都是由衷的驕傲和自豪。在盛隆的這二十年,她不光收獲了物質,扎根北京,也收獲了精神財富,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。
一路走來,段春燕從工作第一年的200萬元訂單,到2014年簽訂單體合同4000多萬元的訂單,到2018年北京順義一個單體合同1.26億元,再次刷新紀錄。就在上周,段春燕團隊在河北洽談的某鋼廠搬遷項目,單體合同高達20多億元。“我們有信心讓整個園區有了盛隆制造、盛隆電力、盛隆服務而變得更加美好。”段春燕對客戶說。
“盛隆走過的地方都會燈火輝煌。”段春燕笑著對記者說,她要做一個光明使者,“前方雖然有很多的未知,但相信我們可以創造美好未來!”
盛隆電氣集團北京創業四公司總裁段春燕——
燃燒青春 超越夢想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對于段春燕來說,盛隆文化是刻在骨子里的,渴望成功也是刻在骨子里的,在盛隆的平臺上獲得成功,就成了她人生故事的主線。
從小在盛隆的院子里長大,期望以后加入盛隆;剛從學校畢業被盛隆電氣董事長問理想,她脫口而出想當經理;工作幾年后再被問夢想,她說要組建團隊當老板……燃燒自己的青春年華,她實現了一個個夢想,而每一步都暗合盛隆電氣發展的腳步。
“盛隆走過的地方,就會燈火輝煌。”這是段春燕常說的一句話,不僅僅是指盛隆的配用電產品發出的光芒,也是說,盛隆會點亮每一個人的希望和夢想。
一、20歲風雨無阻展翅飛
1999年,段春燕一畢業就加入了盛隆。憑著對大城市和首都北京的向往,她選擇到北京開拓市場。
起初,首都并沒有以熱情歡迎的姿態來迎接她。住地下室、吃燒餅、坐公交……有一次,她穿著西裝和高跟鞋擠公交,在車上暈倒了。外面冷風一吹,她醒過來了,起身就走,沒工夫去醫院或者回去休息一會兒。
“說實話,很多次,我都有點堅持不下去了。偌大的北京,好像跟我一點關系也沒有。”段春燕說,但哭過之后,想到從小見到的盛隆榜樣,第二天早上,又會精神百倍地繼續前行。
2000年,董事長謝元德到北京來看望開拓市場的同事們,制定了一項獎勵措施:誰能在當年完成200萬元銷售任務,就給誰獎勵一間單人宿舍和一輛小汽車。段春燕的斗志一下子被激發起來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她找到一個機械動力廠的項目,以真誠打動客戶,成功簽下第一個百萬大單。簽完合同,她蹲在路邊的公車站牌下,給關心自己的姑姑打電話報喜,自己也大哭一場。
離200萬的目標越來越近。那是一個大雪天,她把大大小小幾十個配電柜送到了,現場負責人說,必須卸到他們指定的地方。段春燕翻了翻自己的包,連100塊請人卸貨的錢都沒有,拉起工地上的一塊模板橫放在貨車上,自己一個人邊哭邊搬。后來,站在遠處的項目總工看到了,或許是感動了或許是不忍心,讓工人幫著卸了貨。
那一年,段春燕克服萬難,完成了200萬元訂單,得到公司一輛車的獎勵。領到了車,上了京牌,新車新手的她一路從北京開回棗陽老家,在當地引起轟動。她沒有告訴自己的同學,但是同學們都知道了她開著北京的車牌回到家鄉的故事,這件事情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在北京扎根的想法。
2003年,集團公司在北京康得大廈舉行座談會,謝元德董事長向與會人員發問:未來十年,你們有什么夢想?段春燕說:“我要帶團隊,我要做老板!”她希望能像自己的偶像一樣,幫助更多人拿訂單,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。
當天晚上,她就開始構思未來的團隊到底要怎么建,“要吸引更多有夢想、有激情的年輕人一起打拼。”后來,招得最多的是應屆名牌大學生。這些大學生有思想、有活力,但營銷經驗不足,段春燕就一個個人、一個個項目地帶著他們一起跑。
有一次,段春燕在網上發現了某縣城的一個項目,馬上在網上投標,并立刻趕到火車站,買最近的一次車票趕往當地。只有站票,她就和同事一起蹲在過道里,到了十堰市,又坐大巴、轉小巴,還坐了輛摩托車才趕到項目現場。沒有哪家單位像他們這樣,這么快就到了項目現場,加上盛隆過硬的產品和服務,他們最終成功拿下這個訂單。
還有一次,也是為到項目現場而趕火車。去火車站的路上,的士司機說肯定趕不上了,但段春燕就不信這個邪,拼命趕。下車后,她和同事拖著箱子跑,把高跟鞋也脫了,遇到一處施工的地方,水泥還沒干,他們也踩了過去,又遇到一處溝,她和同事把箱子使勁扔到對面去,人光腳跳了過去,終于在最后一分鐘趕上了火車。
因為有這樣的感情在,段春燕的“燕窩”團隊才會團結一心,緊緊圍繞在她的周圍。2012年,北京市場很多團隊出現了問題,“燕窩”團隊也不例外。最困難的時候,連工資都發不出來,很多其他團隊的人員都離職了。但“燕窩”團隊的人選擇了堅持。
那一年,董事長謝元德授予他們“春燕團隊”稱號,并給予“春燕領隊群燕隨”的評價和肯定,團隊成員都備受鼓舞。段春燕也及時調整,對老板思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團隊賬目也迅速扭虧為盈。
2014年,北京創業四公司成立,段春燕的格局更大、視野也更開闊了。
當年,湖北某項目是當時集團公司單體最大的電力工程項目,也是北京團隊首次嘗試做電力工程總包項目。段春燕團隊承諾了更早的發電時間、更合適的報價,最終順利拿下這個項目。
從接觸這個項目的第一天起,長達半年的時間里,段春燕每周一乘坐最早的航班去,周五最晚的航班回,從開會、出方案,到項目的執行、實施,以及過程中的各種協調工作,都親力親為。200多臺低壓柜、70多臺高壓柜,保質保量按時完成,安裝順利,項目2015年5月就實現了通電,獲得了業主和供電公司的認可。
有了這個項目的經驗,北京四公司大力承接電力工程項目,訂單額連年增長。2018年,公司承接了一個數據中心的項目,訂單額達1.26億元,單筆回款6700萬元,雙雙創下集團公司的紀錄。
光鮮的背后,自然有不為人知的艱苦。團隊為了趕工期,夜以繼日,加班熬夜是常事,整個春燕團隊齊心協力,不到4個月,項目順利發電,讓業主和供電公司領導交口稱贊。
如今,不光北京團隊,廣州、武漢團隊簽訂的合同質量也越來越高,風險控制能力越來越強。北京創業四公司的人,南征北戰,捷報頻傳。
近幾年,北京四公司的團隊越來越壯大,受段春燕的影響,大家紛紛用行動實現老板夢。
其中,廣州團隊總經理張偉,2014年加入盛隆,當年就取得了集團公司北京地區業績第一名的成績;曾在部隊磨煉、隨后在盛隆電氣創業10年的北京四公司創業九處總經理段志強,通過努力在北京組建幸福的家庭;放棄優渥條件,毅然從家族企業走出來自主創業的美女老板杜晨,在盛隆電氣8年時間里,實現年薪百萬、扎根北京的夢想;北京化工大學學生會主席鐘文達,加入盛隆電氣5年,從一個職場新人成長為北京四公司運維項目第一人……
2019年,是段春燕來盛隆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,每次和客戶說起這個的時候,她都是由衷的驕傲和自豪。在盛隆的這二十年,她不光收獲了物質,扎根北京,也收獲了精神財富,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。
一路走來,段春燕從工作第一年的200萬元訂單,到2014年簽訂單體合同4000多萬元的訂單,到2018年北京順義一個單體合同1.26億元,再次刷新紀錄。就在上周,段春燕團隊在河北洽談的某鋼廠搬遷項目,單體合同高達20多億元。“我們有信心讓整個園區有了盛隆制造、盛隆電力、盛隆服務而變得更加美好。”段春燕對客戶說。
“盛隆走過的地方都會燈火輝煌。”段春燕笑著對記者說,她要做一個光明使者,“前方雖然有很多的未知,但相信我們可以創造美好未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