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現場
3月16日下午,盛隆電氣集團董事長謝元德和有著“創業紅娘”美譽的華科大啟明學院副院長劉玉教授,在華科大經濟學院報告廳玩了一把“二人轉”:3個小時里,他們一個講如何幫助創業者成為老板,一個講怎么為創業者和投資者“配對”,聽得現場300多名華科大學生眼睛都不眨。
謝元德:世界那么大,盛隆帶你去看看
“我用30多年的創業經驗告訴你們,創業創新是教不會的,得自己去闖。”盛隆電氣集團謝元德說,“我們集團現在,也希望幫助年輕人去闖,幫他們成為老板。”成功在他看來有個公式:“創業成功=做你能做的+會做的+愿做的+價值最高的工作”,這在盛隆集團體現得很明顯。
謝元德董事長
他舉例說到,公司有一位成功老板,生重病了也要去公司,被同在公司的妻子勸阻。這位成功老板說,工作就是自己的生命。“大家都在將創業的精神融入進生命。”謝元德說。
同時,謝元德說“盛隆哲學”最重要的一點是: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。為此,讓更多人在盛隆的幫助下成為老板,已是公司的重要目標。
目前,盛隆大學武漢創業學院先行領軍競選大會即將舉行第二場,面向百萬江城學子,招募至少3000名大學生加入盛隆創業創新團隊,實現“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建設百團”。先行領軍是指牽頭組建一個小團隊,到國內外某一個市做前期市場考察;尋找同行廠家收購、合資、合作的前期工作;宣傳盛隆電氣在該城市的投資發展計劃,做聯絡、組織、建設的前期工作等。已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創業團隊及有志創業的學子向盛隆咨詢,愿意參與到盛隆干事創業的行列中來。
“世界那么大,盛隆帶你去看看。”謝元德說,歡迎大學生到盛隆實現創業理想。
創業故事:曾被狠批斗如今成為百億級企業
盛隆集團“掌門人”謝元德的到場,讓不少大學生興趣十足。有同學問:印象中最深刻的創業艱難歷程是什么?謝元德說,那就是1979年公司剛剛在襄陽市棗陽王城鎮起步之時,自己的企業還是“非法的”。
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大學生參加
當時,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,政策配套還不完善,私人設廠并不被棗陽當地允許,謝元德堅持認為自己辦廠的舉動沒有錯,與當地公社發生矛盾。“公社開會說,一定要打垮謝元德!”謝元德回憶,當時連房子都給扒了。
“當時別人問我為什么冒這么大風險?我說我想做個偉大的人!”謝元德說,有人不理解譏笑他,但他并不認為自己錯了:“想做偉大的人、受人敬重的人沒有錯!”
學生們在踴躍提問
好在后來政策落實,辦廠的舉動逐漸被認可,三年后辦理了正規的營業執照,盛隆電氣終于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。
在互動環節,來自華科點石創校的張海問:“盛隆電氣集團的文化是幫助別人才能成全自己。我還只是個大學生,怎么做到幫助別人成全自己?”謝元德回答說:“當你幫助別人的力量有限時,能爭取到別人的幫助也是品質的表現。有理想、有抱負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,我就是來幫助你們的人。”
“我羨慕你們如今的創業環境這么好,國家這么支持大學生創業創新。”會場上,謝元德說,希望每個大學生,都能圓自己的“雙創夢”。
劉玉:付出時間成本才能成功
華科大“大學生創業黃埔軍校”的名頭早已是聲名遠播。即將到達退休年齡的劉玉教授,更是這所大學知名的“創業紅娘”,她有“金手指”——點今日之石,成明日之金。
“大學生創業,要錢沒有,刷臉又刷不動,創業靠什么?”劉玉教授說,只能投入時間,以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創業,用時間成本去換取一條人生成功的輔助線。
劉玉教授
劉玉教授的Dian團隊里,90%的是本科生。“實踐經驗千金難買!”劉玉教授舉了兩個例子:一個是“夏練三伏”、一個是“冬練三九”。
劉玉在介紹Dian團隊
Dian團隊曾承接一個預研國防項目,需要做出一個一人多高的鐵質模型掛在空中。團隊的成員在七八月武漢最熱的時間,打著赤膊自己焊接、自己吊裝做實驗,熱得全身都是汗水。在數九隆冬承接的為鋼廠建造核心打碼部件時,需要每天早上去燒灶除雪除冰,才能繼續完成研究。
“這些經驗和磨礪,沒有實實在在的經歷,讀再多書也無法完成。”劉玉教授說。正因為團隊成員經受住了這些考驗,他們才能做出成績,受到青睞。
杭州貝貝網成立九個月就成為獨角獸企業,核心成員絕大部分是dian團隊成員。團隊到現在已經孵化出54家企業,Dian團隊畢業生迄今已有520人,去年畢業的應屆生隊員平均年薪17.8萬元。
活動現場
3月16日下午,盛隆電氣集團董事長謝元德和有著“創業紅娘”美譽的華科大啟明學院副院長劉玉教授,在華科大經濟學院報告廳玩了一把“二人轉”:3個小時里,他們一個講如何幫助創業者成為老板,一個講怎么為創業者和投資者“配對”,聽得現場300多名華科大學生眼睛都不眨。
謝元德:世界那么大,盛隆帶你去看看
“我用30多年的創業經驗告訴你們,創業創新是教不會的,得自己去闖。”盛隆電氣集團謝元德說,“我們集團現在,也希望幫助年輕人去闖,幫他們成為老板。”成功在他看來有個公式:“創業成功=做你能做的+會做的+愿做的+價值最高的工作”,這在盛隆集團體現得很明顯。
謝元德董事長
他舉例說到,公司有一位成功老板,生重病了也要去公司,被同在公司的妻子勸阻。這位成功老板說,工作就是自己的生命。“大家都在將創業的精神融入進生命。”謝元德說。
同時,謝元德說“盛隆哲學”最重要的一點是: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。為此,讓更多人在盛隆的幫助下成為老板,已是公司的重要目標。
目前,盛隆大學武漢創業學院先行領軍競選大會即將舉行第二場,面向百萬江城學子,招募至少3000名大學生加入盛隆創業創新團隊,實現“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建設百團”。先行領軍是指牽頭組建一個小團隊,到國內外某一個市做前期市場考察;尋找同行廠家收購、合資、合作的前期工作;宣傳盛隆電氣在該城市的投資發展計劃,做聯絡、組織、建設的前期工作等。已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創業團隊及有志創業的學子向盛隆咨詢,愿意參與到盛隆干事創業的行列中來。
“世界那么大,盛隆帶你去看看。”謝元德說,歡迎大學生到盛隆實現創業理想。
創業故事:曾被狠批斗如今成為百億級企業
盛隆集團“掌門人”謝元德的到場,讓不少大學生興趣十足。有同學問:印象中最深刻的創業艱難歷程是什么?謝元德說,那就是1979年公司剛剛在襄陽市棗陽王城鎮起步之時,自己的企業還是“非法的”。
活動吸引了300多名大學生參加
當時,由于剛剛進入改革開放,政策配套還不完善,私人設廠并不被棗陽當地允許,謝元德堅持認為自己辦廠的舉動沒有錯,與當地公社發生矛盾。“公社開會說,一定要打垮謝元德!”謝元德回憶,當時連房子都給扒了。
“當時別人問我為什么冒這么大風險?我說我想做個偉大的人!”謝元德說,有人不理解譏笑他,但他并不認為自己錯了:“想做偉大的人、受人敬重的人沒有錯!”
學生們在踴躍提問
好在后來政策落實,辦廠的舉動逐漸被認可,三年后辦理了正規的營業執照,盛隆電氣終于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。
在互動環節,來自華科點石創校的張海問:“盛隆電氣集團的文化是幫助別人才能成全自己。我還只是個大學生,怎么做到幫助別人成全自己?”謝元德回答說:“當你幫助別人的力量有限時,能爭取到別人的幫助也是品質的表現。有理想、有抱負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,我就是來幫助你們的人。”
“我羨慕你們如今的創業環境這么好,國家這么支持大學生創業創新。”會場上,謝元德說,希望每個大學生,都能圓自己的“雙創夢”。
劉玉:付出時間成本才能成功
華科大“大學生創業黃埔軍校”的名頭早已是聲名遠播。即將到達退休年齡的劉玉教授,更是這所大學知名的“創業紅娘”,她有“金手指”——點今日之石,成明日之金。
“大學生創業,要錢沒有,刷臉又刷不動,創業靠什么?”劉玉教授說,只能投入時間,以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創業,用時間成本去換取一條人生成功的輔助線。
劉玉教授
劉玉教授的Dian團隊里,90%的是本科生。“實踐經驗千金難買!”劉玉教授舉了兩個例子:一個是“夏練三伏”、一個是“冬練三九”。
劉玉在介紹Dian團隊
Dian團隊曾承接一個預研國防項目,需要做出一個一人多高的鐵質模型掛在空中。團隊的成員在七八月武漢最熱的時間,打著赤膊自己焊接、自己吊裝做實驗,熱得全身都是汗水。在數九隆冬承接的為鋼廠建造核心打碼部件時,需要每天早上去燒灶除雪除冰,才能繼續完成研究。
“這些經驗和磨礪,沒有實實在在的經歷,讀再多書也無法完成。”劉玉教授說。正因為團隊成員經受住了這些考驗,他們才能做出成績,受到青睞。
杭州貝貝網成立九個月就成為獨角獸企業,核心成員絕大部分是dian團隊成員。團隊到現在已經孵化出54家企業,Dian團隊畢業生迄今已有520人,去年畢業的應屆生隊員平均年薪17.8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