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6日,盛隆電氣集團在盛隆講堂舉辦《預變應變——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》主題培訓會議,主講人為董事長謝元德。
盛隆電氣群體老板受到兩任省委書記簽批,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收入企業案例,新華社每日電訊報道
李鴻忠書記簽批
蔣超良書記簽批
清華案例
“群體老板”共創盛隆電氣
——摘自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
作者:宋學寶 曹珊珊
新華社每日電訊報道
群體老板模式使盛隆電氣的員工從“打工者”變成了“創業者”,打破了階層固化,使每一個人通過努力,都可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。
——摘自《新華社每日電訊》
2017年8月17日
作者:李健,武漢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原黨委書記
盛隆電氣在第八屆動態競爭國際論壇
北京昆泰酒店 2017.9.2
陳明哲:
美國弗吉尼亞達頓商學院講席教授
國際管理學會前主席暨終身院士
世界著名戰略管理專家
動態競爭國際論壇創辦人
張維迎:
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
聯合創始人
著名經濟學家
廖建橋:
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
全國EMBA十佳教授
中國著名行為組織學、工效學
專家
廖建橋教授主持
《盛隆群體老板,激活組織新
功能研究》主題研討
周紅芳、龔圣德等參加分享
謝元德:
盛隆電氣董事長作
《預變應變
——盛隆獨創“241”戰略》演講
《第八屆動態競爭國際論壇》演講提綱
預變應變—— 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
演講人:謝元德
北京昆泰酒店 9月2日
預變應變——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
一位哲學家說過:除了變化,沒有永恒之物。變化是永恒的,是常態。人作為萬物之靈,所要做的,就是能預變,應變。由于科技高速進步,社會快速發展,各方面變化會更大。人們的預變、應變更加重要。
我思考的“預變”,是指對于科技進步、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人們生存、生產、生活的變化及其影響,預先作出的研判、評估、認識。而“應變”,是在此基礎上,預測和設計未來可能實現的,人們的美好生活和工作方式,對美好的未來進行應有的謀劃、并努力奮斗。
盛隆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正是這樣一個“預變、應變”的產物。
1994年5月13日,在湖北省洪山禮堂召開“官產學”盛隆發展戰略研討會
“群體老板241”
什么是“群體老板241”?
包括主體和客體兩大部分,主體是群體老板體制,這是主腦,主導,是基礎。客體是241,是預變應變、創新發展之對策、路徑,是戰略。
“群體老板”含義:
基本內容:有志創業的員工,通過公司的幫扶體制,可以步步提升層級,從普通員工提升至老板直至董事長;眾多老板形成獨立又統一的老板群體。
“2”是指“兩個第一”
建設中國電氣開關行業現代化的第一車間;打造盛隆大學培養現代企業人才第一課堂。
“4”是指“四百戰略”
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創建百團
“1”是指“一個新商品”
盛隆電氣,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
一、群體老板的由來——傳統的家長式管理體制不能適應現代經濟
關注人,尊重人,重視人。從1998年這張報紙說起,我一直都在研究人的生存和發展,觀察社會的變化,思考人們現在和未來的需要。
群體老板基本特點:吸取公有與民營經濟的兩者之長,揚棄所短。把充分激活個體活力與匯集眾智群力相結合,把公平與效益有效結合。
基本意義:推動企業科學發展,做大做強,持續發展。
本質及社會價值:助推大眾創業,萬眾創新。
核心價值: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。育人、立人。
二、“兩個第一”的由來——把人當機器用不行。
把人當工具、當機器的觀念極為普遍,是影響社會進步、科學發展的嚴重負能量。對此,“兩個第一”是一個反撥。
我們要把我們的公司、包括車間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盛隆大學,是培養老板的大學,培養董事長的大學。轉崗營銷相對于本科畢業,高中畢業進公司到車間是來做工的,更是來學本領的。過去學本領是學技術、學管理,現在除了做這些之外,還要學營銷。當上總經理相當于獲得碩士學位,當上總裁、董事長相當于盛隆大學授予博士學位。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比喻,這是一個目標,一個任務。就是要把工廠、車間作為第一課堂,作為學校來建設,把培養優秀人才、高級人才作為重要職責、重要任務。
——摘自《基本制度文件》
三、四百戰略的意義——企業不能孤軍作戰。
四百戰略的意義:把 “互聯網+”、經濟新常態、供給側改革有機結合,賦予企業廣闊空間、超常動力。
政、產、學、研、用五方緊密結合,共同搭建創業、創新的大平臺,促進企業和各地方經濟發展,尤其是為青年人、包括在校大學生投身雙創,逐夢圓夢,打造平臺,創造條件,提供機會。借此實現各方共贏、多贏,達成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并由此實現體制、制度、機制、模式多重創新。
四、一個新商品——將來的智能用電產品,不能像現在這樣賣。
“一個新商品”提出的背景和理念:智能用電產品科技含量的高端,用戶對誠信化、人性化服務要求的高端,與企業市場營銷、運維、服務的人性化、誠信化缺失的粗糙、簡單、低端的矛盾異常普遍。“一個新商品”就是預變、應變實行的突破、破局、創新。
“一個新商品”的意義:矛盾就是商機,需求就是市場。對社會改革、對企業自身提升意義重大
一個新商品是生產方式由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轉型升級,產品由“功能時代”向“智能時代”轉型升級。營銷服務由初、低級階段簡單買賣關系向中高級友好服務、伙伴關系階段轉型升級。向市場及客戶所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商品,叫做“盛隆電氣,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。
這里所講的“智能用電”,不是僅僅把設備、產品給用戶安裝好就了事,也不僅僅是限于物質產品安全、節能、環保的技術與效果,不僅僅是顯性的硬件服務,而是產品、技術、服務的融合統一,更是交易、操作、運維的全過程、長過程。它是成套的完整的一攬子服務;既有顯性的硬件服務,也包含企業宗旨、企業文化、企業創新在內的軟性化、綜合化、人性化、友好伙伴化服務。我們為這種新商品提供20年的使用期保證。
一個新商品給用戶的體驗是:用戶忘記盛隆。
五、盛隆“群體老板241”——是盛隆人的大道,大業,大舞臺。
第一,是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是“群體老板”、“兩個第一”、“四百戰略”、“一種新商品”融合統一的縮稱。它不是單純的建制管理、生產、銷售活動,不是一般的市場營銷交易,不是通常的售后服務;也不是個別經營方式、技術環節、枝枝節節的改進、創新,而是從體制改革、創新這個根本入手,從供給側改革的文化理念開始,盡善盡美地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全程化、系統化、人性化服務。打個比方,我們做的,就是開辦一家綠色用電、智能用電、愉悅用電的保險公司。客戶只要找到我們一家公司,所有用電難題一單搞定,并且“保證20年”。所以說,“群體老板241”是整體的創新,行業的創新。從目前看,還沒有這樣的企業和產品。這是一個天下找不到同行的新行業。
第二,為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創新的目的是什么?
首先,這是實現供給側改革、企業整體創新升級、推進經濟新常態的需要。它不是個別的管理、產品升級,市場策略升級。而是突破傳統行業的模式套路束縛,創造新的行業模式。
其次,是為了打造、提升企業的大品牌、大實力。突破同行業、同質化不良競爭的窠臼束縛,打開一個基本沒有同行和同質化簡單重復競爭,海闊天空的企業發展新空間、新天地。
最終,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,盡善盡美、無微不至地滿足消費者需求。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只是優質價廉的產品,方便完善友好的服務,更是放心、省心、安心、舒心、暖心。
第三,做什么?
兩句話。第一句,要做強、做響“群體老板241”。主客體兩大部分,每一環都是一篇大文章。都要認真做,堅持做,扎扎實實地做,有創意、創造性地去做。做成大事業、大品牌、大名牌。做扎實,做響亮,做紅火。
第二句話,做成“361”。什么意思?俗話說,世上有360行。我們就是要做成360行以外的、世上沒有的第361行。老話說,“同行是冤家”。“冤家路窄”。我們的第361行,與已有的360行都不一樣,所以不存在是冤家的問題。也就不會去爭搶、去拼擠越走越狹窄的老路。而是另辟蹊徑,別有洞天,開創新路、大路。這是社會的大進步、大創新;對盛隆是大機遇,大空間。只會越走越寬闊。
第361行,到底是個什么樣子,怎樣做好、做到位?我們現在已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。有了相當的經驗和基礎。但是要把一個新的行業建立和完善起來,肯定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探索、實踐過程。只要我們堅持用戶第一,真心誠意為用戶謀利益,送溫暖,一定會得到他們的認同、受到社會歡迎,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好的信譽和口碑。堅持做與用戶心連心、心貼心的真心朋友,認準創新方向,堅持實踐探索,善于學習總結,就一定會不斷前進,越走越順,越做越好,越做越成功。
第四,靠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是一個互相支撐、相輔相成、充滿活力的有機整體。群體老板是靈魂、主腦,決策中樞。“兩個第一”是它堅實強壯的身軀;“四百戰略”是它靈活發達的四肢;“一個新產品”是它儀表不凡、可信可親的五官頭面。它的每一個部分,都有強大功力,有機整合以后,產生乘法倍增效應。它的創新功能,造血功能,整合功能,超越功能,不可限量。
結論:
投身“群體老板”,學在兩個第一,做在四百戰略,賣在一個新商品。
湖北衛視《湖北新聞》頭條報道盛隆電氣“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新商品
結束語:為國為民最長遠,幫助青年最喜歡
復旦EMBA 學員到盛隆參訪,在對話中講到陳明哲教授向他所有的學生都問過一個問題:自己感到最滿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?他們用這個問題來問我,我這樣回答:對自己最滿意的一件事就是選擇和長期堅持關注年輕人的成長、成才、成功。
在武漢大學做創業創新的演講
在西安交通大學做創業創新的演講
回答武大碩士博士的提問
在武大經管學院演講前,聽取經管學院研究生發展上的需要
9月16日,盛隆電氣集團在盛隆講堂舉辦《預變應變——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》主題培訓會議,主講人為董事長謝元德。
盛隆電氣群體老板受到兩任省委書記簽批,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收入企業案例,新華社每日電訊報道
李鴻忠書記簽批
蔣超良書記簽批
清華案例
“群體老板”共創盛隆電氣
——摘自 清華經管學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
作者:宋學寶 曹珊珊
新華社每日電訊報道
群體老板模式使盛隆電氣的員工從“打工者”變成了“創業者”,打破了階層固化,使每一個人通過努力,都可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。
——摘自《新華社每日電訊》
2017年8月17日
作者:李健,武漢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原黨委書記
盛隆電氣在第八屆動態競爭國際論壇
北京昆泰酒店 2017.9.2
陳明哲:
美國弗吉尼亞達頓商學院講席教授
國際管理學會前主席暨終身院士
世界著名戰略管理專家
動態競爭國際論壇創辦人
張維迎:
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
聯合創始人
著名經濟學家
廖建橋:
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
全國EMBA十佳教授
中國著名行為組織學、工效學
專家
廖建橋教授主持
《盛隆群體老板,激活組織新
功能研究》主題研討
周紅芳、龔圣德等參加分享
謝元德:
盛隆電氣董事長作
《預變應變
——盛隆獨創“241”戰略》演講
《第八屆動態競爭國際論壇》演講提綱
預變應變—— 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
演講人:謝元德
北京昆泰酒店 9月2日
預變應變——盛隆獨創“群體老板241”
一位哲學家說過:除了變化,沒有永恒之物。變化是永恒的,是常態。人作為萬物之靈,所要做的,就是能預變,應變。由于科技高速進步,社會快速發展,各方面變化會更大。人們的預變、應變更加重要。
我思考的“預變”,是指對于科技進步、社會發展可能帶來的人們生存、生產、生活的變化及其影響,預先作出的研判、評估、認識。而“應變”,是在此基礎上,預測和設計未來可能實現的,人們的美好生活和工作方式,對美好的未來進行應有的謀劃、并努力奮斗。
盛隆“群體老板241”戰略正是這樣一個“預變、應變”的產物。
1994年5月13日,在湖北省洪山禮堂召開“官產學”盛隆發展戰略研討會
“群體老板241”
什么是“群體老板241”?
包括主體和客體兩大部分,主體是群體老板體制,這是主腦,主導,是基礎。客體是241,是預變應變、創新發展之對策、路徑,是戰略。
“群體老板”含義:
基本內容:有志創業的員工,通過公司的幫扶體制,可以步步提升層級,從普通員工提升至老板直至董事長;眾多老板形成獨立又統一的老板群體。
“2”是指“兩個第一”
建設中國電氣開關行業現代化的第一車間;打造盛隆大學培養現代企業人才第一課堂。
“4”是指“四百戰略”
網通百城、攜手百企、鏈接百校、創建百團
“1”是指“一個新商品”
盛隆電氣,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
一、群體老板的由來——傳統的家長式管理體制不能適應現代經濟
關注人,尊重人,重視人。從1998年這張報紙說起,我一直都在研究人的生存和發展,觀察社會的變化,思考人們現在和未來的需要。
群體老板基本特點:吸取公有與民營經濟的兩者之長,揚棄所短。把充分激活個體活力與匯集眾智群力相結合,把公平與效益有效結合。
基本意義:推動企業科學發展,做大做強,持續發展。
本質及社會價值:助推大眾創業,萬眾創新。
核心價值:立人己立,達人己達。育人、立人。
二、“兩個第一”的由來——把人當機器用不行。
把人當工具、當機器的觀念極為普遍,是影響社會進步、科學發展的嚴重負能量。對此,“兩個第一”是一個反撥。
我們要把我們的公司、包括車間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盛隆大學,是培養老板的大學,培養董事長的大學。轉崗營銷相對于本科畢業,高中畢業進公司到車間是來做工的,更是來學本領的。過去學本領是學技術、學管理,現在除了做這些之外,還要學營銷。當上總經理相當于獲得碩士學位,當上總裁、董事長相當于盛隆大學授予博士學位。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個比喻,這是一個目標,一個任務。就是要把工廠、車間作為第一課堂,作為學校來建設,把培養優秀人才、高級人才作為重要職責、重要任務。
——摘自《基本制度文件》
三、四百戰略的意義——企業不能孤軍作戰。
四百戰略的意義:把 “互聯網+”、經濟新常態、供給側改革有機結合,賦予企業廣闊空間、超常動力。
政、產、學、研、用五方緊密結合,共同搭建創業、創新的大平臺,促進企業和各地方經濟發展,尤其是為青年人、包括在校大學生投身雙創,逐夢圓夢,打造平臺,創造條件,提供機會。借此實現各方共贏、多贏,達成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并由此實現體制、制度、機制、模式多重創新。
四、一個新商品——將來的智能用電產品,不能像現在這樣賣。
“一個新商品”提出的背景和理念:智能用電產品科技含量的高端,用戶對誠信化、人性化服務要求的高端,與企業市場營銷、運維、服務的人性化、誠信化缺失的粗糙、簡單、低端的矛盾異常普遍。“一個新商品”就是預變、應變實行的突破、破局、創新。
“一個新商品”的意義:矛盾就是商機,需求就是市場。對社會改革、對企業自身提升意義重大
一個新商品是生產方式由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轉型升級,產品由“功能時代”向“智能時代”轉型升級。營銷服務由初、低級階段簡單買賣關系向中高級友好服務、伙伴關系階段轉型升級。向市場及客戶所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商品,叫做“盛隆電氣,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。
這里所講的“智能用電”,不是僅僅把設備、產品給用戶安裝好就了事,也不僅僅是限于物質產品安全、節能、環保的技術與效果,不僅僅是顯性的硬件服務,而是產品、技術、服務的融合統一,更是交易、操作、運維的全過程、長過程。它是成套的完整的一攬子服務;既有顯性的硬件服務,也包含企業宗旨、企業文化、企業創新在內的軟性化、綜合化、人性化、友好伙伴化服務。我們為這種新商品提供20年的使用期保證。
一個新商品給用戶的體驗是:用戶忘記盛隆。
五、盛隆“群體老板241”——是盛隆人的大道,大業,大舞臺。
第一,是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是“群體老板”、“兩個第一”、“四百戰略”、“一種新商品”融合統一的縮稱。它不是單純的建制管理、生產、銷售活動,不是一般的市場營銷交易,不是通常的售后服務;也不是個別經營方式、技術環節、枝枝節節的改進、創新,而是從體制改革、創新這個根本入手,從供給側改革的文化理念開始,盡善盡美地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全程化、系統化、人性化服務。打個比方,我們做的,就是開辦一家綠色用電、智能用電、愉悅用電的保險公司。客戶只要找到我們一家公司,所有用電難題一單搞定,并且“保證20年”。所以說,“群體老板241”是整體的創新,行業的創新。從目前看,還沒有這樣的企業和產品。這是一個天下找不到同行的新行業。
第二,為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創新的目的是什么?
首先,這是實現供給側改革、企業整體創新升級、推進經濟新常態的需要。它不是個別的管理、產品升級,市場策略升級。而是突破傳統行業的模式套路束縛,創造新的行業模式。
其次,是為了打造、提升企業的大品牌、大實力。突破同行業、同質化不良競爭的窠臼束縛,打開一個基本沒有同行和同質化簡單重復競爭,海闊天空的企業發展新空間、新天地。
最終,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,盡善盡美、無微不至地滿足消費者需求。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只是優質價廉的產品,方便完善友好的服務,更是放心、省心、安心、舒心、暖心。
第三,做什么?
兩句話。第一句,要做強、做響“群體老板241”。主客體兩大部分,每一環都是一篇大文章。都要認真做,堅持做,扎扎實實地做,有創意、創造性地去做。做成大事業、大品牌、大名牌。做扎實,做響亮,做紅火。
第二句話,做成“361”。什么意思?俗話說,世上有360行。我們就是要做成360行以外的、世上沒有的第361行。老話說,“同行是冤家”。“冤家路窄”。我們的第361行,與已有的360行都不一樣,所以不存在是冤家的問題。也就不會去爭搶、去拼擠越走越狹窄的老路。而是另辟蹊徑,別有洞天,開創新路、大路。這是社會的大進步、大創新;對盛隆是大機遇,大空間。只會越走越寬闊。
第361行,到底是個什么樣子,怎樣做好、做到位?我們現在已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。有了相當的經驗和基礎。但是要把一個新的行業建立和完善起來,肯定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探索、實踐過程。只要我們堅持用戶第一,真心誠意為用戶謀利益,送溫暖,一定會得到他們的認同、受到社會歡迎,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好的信譽和口碑。堅持做與用戶心連心、心貼心的真心朋友,認準創新方向,堅持實踐探索,善于學習總結,就一定會不斷前進,越走越順,越做越好,越做越成功。
第四,靠什么?
“群體老板241”是一個互相支撐、相輔相成、充滿活力的有機整體。群體老板是靈魂、主腦,決策中樞。“兩個第一”是它堅實強壯的身軀;“四百戰略”是它靈活發達的四肢;“一個新產品”是它儀表不凡、可信可親的五官頭面。它的每一個部分,都有強大功力,有機整合以后,產生乘法倍增效應。它的創新功能,造血功能,整合功能,超越功能,不可限量。
結論:
投身“群體老板”,學在兩個第一,做在四百戰略,賣在一個新商品。
湖北衛視《湖北新聞》頭條報道盛隆電氣“智能用電保證20年”新商品
結束語:為國為民最長遠,幫助青年最喜歡
復旦EMBA 學員到盛隆參訪,在對話中講到陳明哲教授向他所有的學生都問過一個問題:自己感到最滿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?他們用這個問題來問我,我這樣回答:對自己最滿意的一件事就是選擇和長期堅持關注年輕人的成長、成才、成功。
在武漢大學做創業創新的演講
在西安交通大學做創業創新的演講
回答武大碩士博士的提問
在武大經管學院演講前,聽取經管學院研究生發展上的需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