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隆電氣集團創(chuàng)業(yè)四公司總裁謝遠鋒——
為百年盛隆工程全力以赴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第一份工作就是最后一份工作,一干就是一輩子;一個人加入盛隆一家人都加入盛隆,把公司當成家;碰見不錯的人才,就推介盛隆“群體老板制”……朋友說謝遠鋒是一個“愛盛隆愛到骨子里的人”,如今年紀大了好多病,還在開拓市場的第一線拼搏。
如果說這話的朋友來到謝遠鋒的辦公室,會看到陽光穿過明凈的玻璃窗照進來,墻上的“百年盛隆工程圖”閃閃發(fā)光。
謝遠鋒是棗陽人,1982年高中畢業(yè)就加入了盛隆,1983年開始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。
從車間主任到技術科長,再到“謝工”和“謝總工”,他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(yè)技能,提高自己的業(yè)務水平,技術工作事必躬親,他說:“我要確保從我手上出去的東西不能有問題。”
1988年,謝遠鋒到武漢學習了一種新式配電設備的生產方法,回到棗陽后,決定付諸實踐。新設備的原材料跟以前不一樣,要到蘇州去買元器件。讓別人去謝遠鋒不放心,怕買的不對,就親自跑一趟。他一個人帶著一萬多塊錢出發(fā)了,臨走時,董事長謝元德還叮囑他,路上要注意安全。
到了蘇州,元器件買到了,六大紙箱,一箱將近30斤,還得謝遠鋒把它們扛回來。肩上扛兩個,胳肢窩下面夾兩個,手上再拎兩個,一個人像一個行走的小貨車,渾身都被汗透了。那時,從蘇州到武漢還沒有直達火車。謝遠鋒拎著6個大箱子,從蘇州坐火車到鄭州,從鄭州坐火車到武漢,從武漢坐汽車到棗陽,整整26個小時,他沒有合過眼。
1988年,謝遠鋒還通過成人高考,進入武漢測繪科技學院(現(xiàn)已并入武漢大學),學習應用電子技術。他抓住難得的機會,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(yè)知識和技術。后來,因為廠里技術科事務繁忙,市場部門的同事談合作也經常需要他在場談技術、談價格,他放棄了學校的學習,成為他心底的遺憾。
1995年,他還帶隊到西安交大學習電氣制圖等,努力掌握前沿技術。
一直到現(xiàn)在,雖然早已不負責技術工作了,他仍對集團的技術了如指掌,還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提升自己。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對光伏發(fā)電這一新興領域不太熟悉,先后于2016年在鄭州、2017年在武漢,自掏腰包,接受相關業(yè)務培訓。
“責任在我心,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好。”謝遠鋒說,技術是個嚴肅的事情,錯一點都不行,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市場,都得懂技術。
1997年,謝遠鋒響應集團號召,從技術崗位轉向市場。謝遠鋒去跟妻子杜英商量,杜英鼓勵他說:“想做就去做,你還年輕得很,失敗了也可以從頭再來?!?/span>
妻子的支持不止停留在口頭上,直到現(xiàn)在,謝遠鋒到哪里去開拓市場,杜英都會陪著他,為他鼓勁加油。
從1997年到2016年,謝遠鋒及其團隊去過青島、北京、天津、大連、太原、馬來西亞、斯里蘭卡、非洲的馬里……所到之處都有不錯的業(yè)績,湖北省內更不用說,謝遠鋒說,除了恩施,省內其它地級市的各縣他都走遍了。
總為市場奔波,沒注意自己的身體,2016年,謝遠鋒的身體忽然出了問題。痛風、糖尿病不說,心臟也停跳了6個小時,只能做心臟搭橋手術。因為病情嚴重,他做完手術后觀察了很長時間,渾身插滿管子,杜英現(xiàn)在想起那一幕還忍不住紅了眼圈。
沒想到,幾天后出了重癥監(jiān)護室,謝遠鋒對杜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:“到年底了,北京的業(yè)務現(xiàn)在怎么樣?”前來看望他的集團董事長謝元德握著他的手,流著淚說:“身體是事業(yè)的本錢,你先好好養(yǎng)身體,不要操那么多心了。”謝遠鋒答應著“好好好”,一個月后,他一出院就立即坐車去了北京。
去年3月,謝遠鋒發(fā)現(xiàn)緬甸有市場需求,想去開拓當?shù)厥袌?。杜英知道了,擔心他的身體:“不是說好要好好養(yǎng)身體嗎?還去那么遠的地方?”謝遠鋒談起自己的事業(yè)和志向,談起盛隆大家庭的好和盛隆百年宏圖,他決意要去,身體再不好也要挺住。聊著聊著,兩人都哭了起來,但杜英最后還是決定支持丈夫,陪他到緬甸去。
杜英也是個老盛隆人,她理解丈夫的感受。盛隆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,一直做到現(xiàn)在,后來兩個兒子大了,也都先后加入盛隆,一家人在公司見面的機會比在家里還多。
2009年四公司成立后,十年來謝遠鋒培養(yǎng)出了羅曼麗、陳玉財兩位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總裁,還有一大批優(yōu)秀的群體老板。
謝遠鋒“育良才”的方式比較獨特——給他們當司機。
剛成立公司沒多久,謝遠鋒著力挖掘優(yōu)秀人才。有一天,他在森林公園門口碰見了正出門趕車的羅曼麗。羅曼麗這個人他以前就聽說過,表達能力比較強,又有熱情、有活力,謝遠鋒就希望她能加入盛隆。
詢問得知她要坐車去小東門,謝遠鋒就故意開車送她,其實當時他只是準備從森林公園門口到佳園路公司里,幾分鐘的車程,為了跟羅曼麗好好交流,特意繞到了小東門。一路上,謝遠鋒就不停地給羅曼麗講盛隆的優(yōu)秀文化,盛隆“群體老板制”的優(yōu)越性等等,逐漸打動了羅曼麗。
不久后,羅曼麗到盛隆來了,謝遠鋒帶著她跑市場,為了某市水泥廠的項目,開車帶她去外地跑了好幾趟。有一段時間,羅曼麗在工作上思想出現(xiàn)波動,謝遠鋒就和杜英一起給她做工作,告訴她盛隆要做成百年企業(yè),可以放心踏實地干,是金子總會發(fā)光的。發(fā)現(xiàn)羅曼麗兼顧事業(yè)和家庭有點困難,夫妻倆還幫她找保姆。
羅曼麗成長起來后,包括張軍等一批“好苗子”,都曾經常坐謝遠鋒開的車。在車上,從談判技巧到執(zhí)行細節(jié),謝遠鋒一點點地教他們;從家務瑣事到身體狀況,謝遠鋒事無巨細地關心,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,放開手腳在盛隆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、快速成長。
其實謝遠鋒以前有司機,但司機跟謝遠鋒一段時間,就會被盛隆的產品和體制打動,投身到盛隆的市場開拓大軍中去了。謝遠鋒先后有3名司機和3名助理離開原有崗位,成為盛隆的市場精英?!笆⒙∫霭倌昶髽I(yè),要走正道、辦良企、育人才,要的就是大量人才。我要司機做什么,自己開車就行了。他們都去跑市場了,干出業(yè)績來,我才真的開心。”謝遠鋒笑著說。
盛隆電氣集團創(chuàng)業(yè)四公司總裁謝遠鋒——
為百年盛隆工程全力以赴
楚天都市報記者 龐正
第一份工作就是最后一份工作,一干就是一輩子;一個人加入盛隆一家人都加入盛隆,把公司當成家;碰見不錯的人才,就推介盛隆“群體老板制”……朋友說謝遠鋒是一個“愛盛隆愛到骨子里的人”,如今年紀大了好多病,還在開拓市場的第一線拼搏。
如果說這話的朋友來到謝遠鋒的辦公室,會看到陽光穿過明凈的玻璃窗照進來,墻上的“百年盛隆工程圖”閃閃發(fā)光。
謝遠鋒是棗陽人,1982年高中畢業(yè)就加入了盛隆,1983年開始從事技術方面的工作。
從車間主任到技術科長,再到“謝工”和“謝總工”,他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(yè)技能,提高自己的業(yè)務水平,技術工作事必躬親,他說:“我要確保從我手上出去的東西不能有問題?!?/p>
1988年,謝遠鋒到武漢學習了一種新式配電設備的生產方法,回到棗陽后,決定付諸實踐。新設備的原材料跟以前不一樣,要到蘇州去買元器件。讓別人去謝遠鋒不放心,怕買的不對,就親自跑一趟。他一個人帶著一萬多塊錢出發(fā)了,臨走時,董事長謝元德還叮囑他,路上要注意安全。
到了蘇州,元器件買到了,六大紙箱,一箱將近30斤,還得謝遠鋒把它們扛回來。肩上扛兩個,胳肢窩下面夾兩個,手上再拎兩個,一個人像一個行走的小貨車,渾身都被汗透了。那時,從蘇州到武漢還沒有直達火車。謝遠鋒拎著6個大箱子,從蘇州坐火車到鄭州,從鄭州坐火車到武漢,從武漢坐汽車到棗陽,整整26個小時,他沒有合過眼。
1988年,謝遠鋒還通過成人高考,進入武漢測繪科技學院(現(xiàn)已并入武漢大學),學習應用電子技術。他抓住難得的機會,如饑似渴地學習專業(yè)知識和技術。后來,因為廠里技術科事務繁忙,市場部門的同事談合作也經常需要他在場談技術、談價格,他放棄了學校的學習,成為他心底的遺憾。
1995年,他還帶隊到西安交大學習電氣制圖等,努力掌握前沿技術。
一直到現(xiàn)在,雖然早已不負責技術工作了,他仍對集團的技術了如指掌,還不斷學習新的技術提升自己。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對光伏發(fā)電這一新興領域不太熟悉,先后于2016年在鄭州、2017年在武漢,自掏腰包,接受相關業(yè)務培訓。
“責任在我心,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好?!敝x遠鋒說,技術是個嚴肅的事情,錯一點都不行,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市場,都得懂技術。
1997年,謝遠鋒響應集團號召,從技術崗位轉向市場。謝遠鋒去跟妻子杜英商量,杜英鼓勵他說:“想做就去做,你還年輕得很,失敗了也可以從頭再來。”
妻子的支持不止停留在口頭上,直到現(xiàn)在,謝遠鋒到哪里去開拓市場,杜英都會陪著他,為他鼓勁加油。
從1997年到2016年,謝遠鋒及其團隊去過青島、北京、天津、大連、太原、馬來西亞、斯里蘭卡、非洲的馬里……所到之處都有不錯的業(yè)績,湖北省內更不用說,謝遠鋒說,除了恩施,省內其它地級市的各縣他都走遍了。
總為市場奔波,沒注意自己的身體,2016年,謝遠鋒的身體忽然出了問題。痛風、糖尿病不說,心臟也停跳了6個小時,只能做心臟搭橋手術。因為病情嚴重,他做完手術后觀察了很長時間,渾身插滿管子,杜英現(xiàn)在想起那一幕還忍不住紅了眼圈。
沒想到,幾天后出了重癥監(jiān)護室,謝遠鋒對杜英說的第一句話就是:“到年底了,北京的業(yè)務現(xiàn)在怎么樣?”前來看望他的集團董事長謝元德握著他的手,流著淚說:“身體是事業(yè)的本錢,你先好好養(yǎng)身體,不要操那么多心了?!敝x遠鋒答應著“好好好”,一個月后,他一出院就立即坐車去了北京。
去年3月,謝遠鋒發(fā)現(xiàn)緬甸有市場需求,想去開拓當?shù)厥袌?。杜英知道了,擔心他的身體:“不是說好要好好養(yǎng)身體嗎?還去那么遠的地方?”謝遠鋒談起自己的事業(yè)和志向,談起盛隆大家庭的好和盛隆百年宏圖,他決意要去,身體再不好也要挺住。聊著聊著,兩人都哭了起來,但杜英最后還是決定支持丈夫,陪他到緬甸去。
杜英也是個老盛隆人,她理解丈夫的感受。盛隆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,一直做到現(xiàn)在,后來兩個兒子大了,也都先后加入盛隆,一家人在公司見面的機會比在家里還多。
2009年四公司成立后,十年來謝遠鋒培養(yǎng)出了羅曼麗、陳玉財兩位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總裁,還有一大批優(yōu)秀的群體老板。
謝遠鋒“育良才”的方式比較獨特——給他們當司機。
剛成立公司沒多久,謝遠鋒著力挖掘優(yōu)秀人才。有一天,他在森林公園門口碰見了正出門趕車的羅曼麗。羅曼麗這個人他以前就聽說過,表達能力比較強,又有熱情、有活力,謝遠鋒就希望她能加入盛隆。
詢問得知她要坐車去小東門,謝遠鋒就故意開車送她,其實當時他只是準備從森林公園門口到佳園路公司里,幾分鐘的車程,為了跟羅曼麗好好交流,特意繞到了小東門。一路上,謝遠鋒就不停地給羅曼麗講盛隆的優(yōu)秀文化,盛隆“群體老板制”的優(yōu)越性等等,逐漸打動了羅曼麗。
不久后,羅曼麗到盛隆來了,謝遠鋒帶著她跑市場,為了某市水泥廠的項目,開車帶她去外地跑了好幾趟。有一段時間,羅曼麗在工作上思想出現(xiàn)波動,謝遠鋒就和杜英一起給她做工作,告訴她盛隆要做成百年企業(yè),可以放心踏實地干,是金子總會發(fā)光的。發(fā)現(xiàn)羅曼麗兼顧事業(yè)和家庭有點困難,夫妻倆還幫她找保姆。
羅曼麗成長起來后,包括張軍等一批“好苗子”,都曾經常坐謝遠鋒開的車。在車上,從談判技巧到執(zhí)行細節(jié),謝遠鋒一點點地教他們;從家務瑣事到身體狀況,謝遠鋒事無巨細地關心,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,放開手腳在盛隆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、快速成長。
其實謝遠鋒以前有司機,但司機跟謝遠鋒一段時間,就會被盛隆的產品和體制打動,投身到盛隆的市場開拓大軍中去了。謝遠鋒先后有3名司機和3名助理離開原有崗位,成為盛隆的市場精英?!笆⒙∫霭倌昶髽I(yè),要走正道、辦良企、育人才,要的就是大量人才。我要司機做什么,自己開車就行了。他們都去跑市場了,干出業(yè)績來,我才真的開心?!敝x遠鋒笑著說。